人生是一场长跑,目标是开心和快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顶点文学 www.dingdianwx.com,最快更新带刺的玫瑰最新章节!
一
小时候,他是那种人见人爱的乖孩子,模样长的讨人喜爱,性情又柔顺听话,脑子还不笨。所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得到大人们的称赞和认可。那时,他自己真觉得他这一生差不了,一定会在人们的羡慕和赞扬中渡过的。
可是,刚上初中他就失落了。因为无论他怎么努力,成绩却再也不能名列前茅了。尽管他品行依旧优良,可却再也领不到“三好学生”奖状了。一个受人瞩目的好学生,跌落成了普通群众中的一员。
然而,打击这才是刚刚开始。等上了高中,他的成绩下滑到令他崩溃的地步。无论他怎么努力,他始终是全班排名最后的几名学生之一。那些在别的同学可以轻易解开的题目,对他来说却像破译基因密码一样艰难。后来,他翻阅课本就如同翻阅天书一样毫无头绪,每天他都是硬着头皮坐在教室里,老师讲的课十之八、九都听不懂。由于学习成绩太差,他曾一度被学校取消了高考报名资格,后来虽说恢复了资格,但落榜是毫无悬念的结果。就这样,他十年寒窗的奋斗,终以高考的惨败而结束。
二
走出校门就不再是孩子了,就应该过自食其力的生活。于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暑假才开始几天,他父亲就为他找了一份临时工。虽说高考成绩还没出来,但鉴于他一向低劣的学习成绩,父母显然也没抱任何希望。于是,他的打工生涯从他走出校门几天后便开始了。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的日子。改革的号角已经在沿海地区强劲地吹响,而在他们这个内地小城,人们依然过着以公有制经济为中心的生活。人们就业的首选仍是进国营企业当正式工,其次是进集体企业当正式工,干个体户那是万般无奈的选择。可是当时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都已人满为患,想当正式工,父母没有点关系是办不成的。他的父母就属于那种不会拉关系的人,所以他离开学校的头几年里一直在四处打临工。
后来,他父母好不容易才在一家企业办的劳动服务公司给他找到一个名额,他总算成了一个小集体企业的正式工。
他在这个小企业中的工种是车工。虽然说他上学时学习成绩不好,可毕竟是高中生。在当车工学徒的日子里,无论是学看图纸还是学操作车床,他都毫不费力。很快他就成了一同进厂的青工们的大师兄,帮着老师傅教导青工们。
然而,出徒后独立操作时,他的弱点就曝露了出来。他虽然对车工技术接受的快,可他操作车床的动作却不快。但车工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是以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劳动报酬的。做的多挣得多,做的少挣得少。他动作慢,自然做的不多,所以挣得钱也少。起初,他和别人的差距还并不明显,但随着一同进厂的青工们技术越来越熟练,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他和别人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而这时他的各种弱点也相继曝露了出来,比同龄人成熟晚,木讷且直性,不会讨好人。各种弱点汇集在一起,使他很难再适应那个小集体的生活,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父母费尽艰辛为他找的工作。
离开那个小集体后,他又恢复了从前四处打零工的漂泊生活。在工地上当过小工,既要为工头出卖苦力,还要协助工头从工地往出偷东西,还得替工头去干家务活。在化工厂当过苦力,化学药品刺鼻的气味,常常呛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回到他在农村的老家,在一家乡镇企业里加工塑料泡沫包装箱。那家乡镇企业并不在他老家,而是在离他老家十几里地的另一个村子里。那时还施行半夜交接班,他经常在午夜时分一个人骑自行车穿行在田间道路上,路上会经过一个飞机场。机场跑道边安装着整齐排列的导航灯,在夜晚会有节奏地向天空打出一束束光柱。每次路过飞机场,看着那如梦如幻的光束,他心里想的却是:活个人咋这么难呢?
三
就在那段漂泊不定的日子里,有一天在街上,他偶然碰到了他高中时的班主任。像他这种差学生,在学校时都不招老师待见,如今混的这么落魄,就更不奢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了。不过出于礼貌,他还是和班主任打了个招呼。班主任也礼节性地和他寒暄了一下,等转过头,班主任忽然“呲”地一声就笑了,那笑声自然是嘲笑他的。
他知道班主任不是在嘲笑他上学时的愚笨,也不是在嘲笑他今天的窘迫,他嘲笑的是就他这么样的一个人,居然还想当作家!
是的,他的理想是当作家。他上学时的考试成绩虽不怎么样,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上中学时,唐诗宋词的许多经典篇章他已烂熟于胸,以至于同学们不知道某个名句的出处时,就会来问他。另外他对听故事,讲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很小的时候,他就能把听来的故事,再讲给旁人听。长大后他虽没有迷上给人讲故事,但却记住了许多故事和历史典故。当人们看历史影视剧看的一头雾水时,他却能把剧情的背景讲的一清二楚,以至于有人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什么都知道?”他当然不是什么都知道,只是比一般人略知道的多一些。
由于他有这个天份,当他发觉自己没有希望上大学后,他便把当作家确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他在高三时就写了一部短篇,并且投了出去。设想当别人从高考中收获成绩时,他也能从报社收获成就。然而,小说却被退了回来,但他的志向却由此树立起来。
不过,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作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倒不发愁写不出来,只是写出来的文章水平怎么总和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差的一大截呢?当时真想找个同道一起奋斗,最起码可以相互鼓励。可是他所能接触到的却尽是些连他这个高中差等生都不如的人。他的工友们都是些初中毕业或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人,他的师傅们都是些小学毕业或没有学历的人,偶尔遇到一半个有学历的人,也因多年不学习,学过的知识大都忘光了。在那些年他连高考落榜生都没有遇到几个,后来他才知道,他当年做的那些工作连高考落榜生都不愿做。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人像他一样想当作家,似乎也不奇怪。
他虽处在这样的环境,却并不隐瞒自己的志向,他的工友们都知道他是想当作家的人,他也把他写的东西给他们看。可即便是这些学历比他低的多的工友,对他写的东西也看不上,客气点儿的说他是白费劲,不客气的则直截了当说:“你这东西根本发表不了!”他在沮丧之余也只能暗自安慰自己:“和这些人根本不能谈文学!”
可不能和他们谈,总该找些能谈的吧。他刚走出校门的那几年,文学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吃香的,各级刊物办的也比较活跃,可是他除了通过邮局向编辑部投投稿外,却从不敢亲自去编辑部登门拜访,请编辑老师给指点写作,因为他太木讷和不善应酬了。他曾有过一次名师指点的经历,指点他的老师是位已经成功的作家,当老师点评完他的作品回过头去时,他看到老师在强忍着偷笑,不知道老师是在笑他的作品太幼稚还是笑他的表情太呆滞?
四
不过,这些来至外部的打击,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最让他感到郁闷的是,他的父母反对他搞写作。他们虽然没有公开阻止他写作,但从他们的态度中他知道他们是不赞成的。他当时就想不明白他搞写作有什么不好呢?首先这是积极上进吧?比那些下了班就知道吃喝玩乐的年轻人强吧?也比那些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安稳吧?至少不会遇到什么风险或是惹下什么祸事吧?可他父母就是固执地不喜欢他搞写作。这样困惑了他数年之后,有一天他忽然似乎破解了其中的原因。他隐隐约约感到他父母不喜欢他写作,是担心他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就会离他们远去。当时他还说不清其中的原因,只是凭直觉感到是这样。后来随着他对人生体验的加深,生活告诉他真的是这样!
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亲情是没有界限的,父母会包办许多本该由子女抉择和承担的事情,也会把自己的一些意愿强加给子女,在父母的人生规划中会把子女的人生也计划在内。虽然他学习不好,没有给父母带来荣耀。但他性情温顺,最适宜实践中国人的这种亲情规则,父母把他们的意愿施加在他身上,不会遇到强烈的抵触。虽然他们家的孩子不止他一个,但父母已经计划好晚年是要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他们怎么能让他远走高飞呢?
而事实上,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他,当时也没有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能力。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父母不希望他离开他们,而他实际上也离不开。他四处打零工的那几年,也正是内地人南下广东淘金的高潮期,他虽没有亲眼见过,但也听说了不少内地人在广东挣大钱的故事。他羡慕之余心中却始终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这些内地人是通过什么关系去的广东?许多年以后他才明白,这些人哪有什么关系啊,全是凭自己出去硬闯荡出来的!可是从小习惯了由父母安排生活的他,却根本不能想象没有人安排或引领的生活该怎么过。
他的这种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他的发展。他在劳动服务公司当车工的那两年,曾得到一个去北京参加文学笔会的机会。由于父母不便公开阻止他的追求,于是他得以如期参加了笔会。在那里他见到了一批和他同龄的文学青年,虽然当时他还拿不出成功的作品,大家还是把他当作同志一样认可,他也有找到组织的感觉。在短短几天的聚会中,甚至有姑娘主动向他示好,而且他们几乎不用熟悉的过程,就可以很自然的交流。这在他窘迫的现实生活中,可是从来没有的情况,然而他却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对方。当时他给他的解释是,那姑娘的形象还不符合他心目中理想的标准。可是后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气质和素养与他相当的姑娘,他还是莫明其妙地错过了!然而他在一些气质和素养与他有很大差距的女孩子身上,反倒下了不少功夫,但结果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成不了”。直到多年以后,他看到他的妻子在素养和观念上每每能与他的父母达成默契时,他恍然大悟。当年表面上看,他是在煞费苦心地给自己找对象,实际在潜意识里他是在给他父母找儿媳妇。因为在潜意识里,他清楚他是离不开他的父母的,所以他娶的老婆必须他们能接纳。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实际在潜意识里他一直在受着他父母的暗示和影响,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在他们安排下生活。想明白这些以后,他曾仰天长叹:“人啊人,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这种对父母强烈的依赖心理,对他的生活,犹其是对他的文学追求造成很大限制。在那些年,他曾经参加过一个文学社,但他不敢让他的父母知道。因为他父母不赞成他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在他们的眼里那些活动组织者,都是居心叵测的骗子。所以他只能在方便的时候去参加一下文学社的例会,文学社举办的外出活动他从未参加。因为长时间不回家,他是要向父母说明原因的,而且外出活动也是要花钱的,这两点父母都是不会同意的。他那时每月挣的工资都是要交给父母的,再由父母给他几元零花钱。父母是不赞成他花钱去搞文学的,甚至都不赞成他花钱买书,他们认为那还不如买点好吃的吃了划算。所以他是不敢因为参加文学社活动或买书问父母要钱的,看到想买的书,他得等把零花钱攒够书价才能去买。他之所以能去北京参加一次笔会,他想一是他父母不愿落下他们不让他搞写作的话把,二是他当时已经工作好长时间了,除了每月的几元零花钱再没提过任何花钱要求,弟妹们都能花钱,怎么可以不让他花?让他去一次也就算他们支持过他了,对他也公平了,他再有什么要求也就好拒绝他了。等他从北京回来后,他再提什么学习要求,他父母就以他北京之行一无所获而拒绝了他,而他从北京笔会带回来的文友通讯录,莫明其妙地就找不见了。后来,他曾对他去北京参加笔会和参加文学社的行为做过反思,以他当时的写作水平在这些活动中想取得成绩还做不到,但是他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人脉,结识志同道合们朋友还是做得到的。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论是对他提高写作水平还是开拓写作事业,都是有帮助的,甚至就是对他当时艰难的打工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可是由于他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受到制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些社会活动中,也就没能成为一个广交五湖四海朋友的人。
五
他终于发现家庭是他事业追求上的一大障碍,于是他开始在内心盼望着自己能早点结婚,期望自己结婚后能摆脱家庭的束缚。为什么是靠结婚来摆脱家庭的束缚呢?因为这是他摆脱父母管束的唯一正当理由。他是个性情温顺的人,他不能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和父母起巨烈冲突,他也不可能通过去外地工作的方式离开家,因为父母不允许。后来他曾在杂志上读过一篇关于一个文学青年的报道。这个文学青年为反抗父亲给他包办的婚姻而离家出走,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饱偿了人世间的各种艰辛和苦难,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找到稳定的工作,并走上了写作之路。看完报道之后,他曾经设想如果他遇到这个青年的情况会怎么办?他会不会离家出走?想来想去,他认为他不会走。首先从小养成的依赖父母的生活习惯,使他不知道离开家该怎么生活。再有就是他的父母都不是极端人物,虽然他们希望子女顺从他们的意愿,但子女实在接受不了时,他们也不会用过激的方式强迫。其实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离家出走呢?离开家后生活多艰难啊!一定是留在家里的痛苦已经远远超过了流浪的痛苦,家里已冷酷的找不到一点温情,人才会狠下心离家出走的!比较起来他们家还是有温情,尽管这温情里常夹带着父母的意愿而有些变味,但终究还在他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他没有选择用离家出走这种极端方式离开父母,而是计划用结婚这种比较合情合理的方式离开父母。然而,由于他在潜意识里考虑的是他找的妻子能不能被他父母所接纳,结果他找的妻子无论是价值理念还是行为方式,都和他父母有某种类似。婚后,他并没有按他设想的那样获得更多自由,相反失去了更多自由。
结婚前,他已经结束了四处漂荡的打工生活,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在一家水泥厂当了一名工人,这是一份不需要多少技术,只需要吃苦耐劳就能胜任的工作。这正符合他的特点,所以这份工作是他打工以来做的最出色的。凭这份工作的收入,他支撑他的家庭开支绰绰有余。他那时在心里感觉很庆幸,能在他结婚时找到这样一份工作,让他可以比较轻松地承担家庭责任,不必再四处漂泊,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写作了。可是婚后他才知道他妻子并不赞成他搞写作,原来他父母还不便公开阻止他搞写作,而他妻子却公开阻止他写东西,在家里他甚至连书都不能看了。他原来坚持多年的业余时间搞创作的习惯,竟硬生生被终止了。
可是经过多年的积累,他的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都日渐成熟,到了该出成果的时侯。成熟的故事和构想在他脑中涌现,可回到家他却不能把他们写下来,迫不得已,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写作。
水泥生产使用的都是那种比较高大笨重的设备,制作精度不高,运转起来会产生震耳欲聋的噪声和厚重的灰尘,生产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但是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设备启动后即可自动运行,不需要工人再继续操作。工人可以坐在控制室里,隔一阵儿出来查看一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就行了。坐在控制室的时间,为他写作提供了可能。他把稿纸撕成巴掌大小装在工作服里,呆在控制室的时候,他就掏出来写上一段。然后他再出来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认一切正常,他便返回控制室继续写。那时他的写作功力还很浅,一天也写不出多少字,有时因某个情节不会描写,一天都写不出一个字,有时因设备运行不正常,连续几天都不能写作。但是他没有放弃,这样写写停停,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中篇。
第一个中篇的写作成动,极大地增加了他的写作信心和热情,随后他又完成了几个短篇,感觉一篇比一篇好。就在他在写作上即将有收获的时候,他所在的水泥厂却破产了,他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面临着重新择业的问题。
对这种情况,应该说他还是早有预见的。当他还在水泥厂干的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就想再学一门技术。这倒不是他那时已经预见到水泥厂要破产,而是水泥厂的强体力劳动和恶劣环境,实在不适合人们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于是他就想学门技术,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能转到其他工作上去。他选择的是学习电脑操作,那时电脑在人们生活中还不普及,电脑操作还是一门比较稀缺的技术。可是他和他妻子一商量,就被否决了。那时他还在新婚期,妻子有什么愿望他尽量满足,妻子不同意的事他就不做,可这无形就又给自己的发展套上了枷锁。前面说过,他妻子和他父母的价值理念是比较相似的,任何不能立即产生回报的投入,他们都是不能接受的。他后来也反思过,如果他刚离开学校的头几年,父母不是急着让他挣钱,而是选择让他学一门适合他的技术,他可能就不用那样四处漂泊的打工了,收入会比那高却没那么辛苦。可那时他刚入社会,还什么都不懂,父母却不能为他做出这样的计划。如今他懂了,却又因妻子的阻拦不能实施,可选择的仍只有打工一途。
六
于是,下岗后的他立刻又陷入找工作的困境。他先是去保险公司去卖保险,但现实很快就告诉他这不是他能胜任的工作。不久之后,他就改行给人送水送报纸了。最后几经周折,他又进一家企业当了工人。
工作稳定下来之后,他自然而然又想起了写作。不过有了这么多经历的他,学会了如何摆脱父母妻子的限制,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学会了如何拒绝父母妻子强加在他身上的意愿。他开始跳出家庭看社会,却惊讶地发现社会早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像他这样喜欢写作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在网上,而不用在担心编辑部退稿。可这时他遗憾的发现,他还不会操作电脑不会上网。前面说过他早就有学习电脑操作的想法,所以他不是刚刚知道有网络,也不是买不起电脑,可就因为家庭的阻挠,他一直无缘接触这些。如今他不管家人的想法了,他从书店买来电脑入门书籍学习电脑的基本操作,家里没有电脑就去网吧的电脑上练习,遇上疑难问题就向懂电脑的人求教,这样他终于学会了电脑操作和上网。然后,他在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帐号,把自己的作品一篇一篇地发到网上。几年下来,竟然累积到几十万字!
这时,喜欢他的人看了他的作品会连声说好,敌视他的人看了他的作品则会默默的放下,一句话也不说。而一种更有趣的现象是,一些久不联系的同学忽然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向他表示问候,还有同学通过旁人委婉的邀他见面,可所有这些同学和他的谈话,或含意模糊、或模棱两可、或欲言又止,把他搞的莫名其妙。时间久见的多了,他才忽然想通了其中奥妙,原来这些同学找他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想让他把他的作品转让给他们。他真想不到生活中还会有这样的事情,这些人可都是当年的好学生啊!(可能差学生混的不好,所以用不着)他不知道当年嘲笑他的高中班主任,如果得知他引以为傲的好学生,如今沦落到抄袭他这个差学生文章的地步是何感想?在这些想抄袭他作品的人当中,也并非全是人品低劣的卑鄙之徒,他们想抄他的作品又说不出口,说明还是有廉耻心的。可能实在是生存的压力太大了,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吧?
如果他答应了那些同学的请求,应该可以马上获得一些实际的利益,甚至可能改变他的生活境况。可是他没有那么做,一则他不愿意以这种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二则那些作品都是他的心血之作,就如同他的儿女一样,他实在不忍心把它们送人。
他还是愿意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去争取成功。这时,他已经是一个对网络文学比较熟悉的人,看到别人在网上写作获得成功,他也决定朝这个方向发展。他选择了在网上创作长篇大书这个比较费时费力的路径,由于受到家庭的制约,他仍然是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因而写作进度很慢。这对十分注重更新速度的网络文学来说,是致命的缺陷。但他当时毫无办法,只能咬牙硬挺,最后作品竟然也颇具规模。
七
可就在他的作品故事进入高潮,内容精彩纷呈的时候,他打工的企业又倒闭了,他再次回到了到处打零工的状态。然而,这时他已经不是刚走出校门的少年郎了,社会也不是当年那样了,打工者中大专学历也比比皆是。在应聘工作的行列中,他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只能去选择那些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且还很不稳定。写作只能被迫中断,也看不到可以继续的希望。
他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一天,他从招聘广告上看到一则报社招聘记者的启示。他心里怦然一动,那可是他向往的职业啊!但是,当时他已经年过不惑,更重要的是他只有高中学历,人家会用他吗?他犹豫再三,终因不愿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鼓足勇气前去应聘。报社负责人一看他的年龄,再听他的学历,马上皱起了眉头。等他在报社的电脑上打开登载着自己作品的网页,报社负责人才答应让他试试。对他的工作,报社负责人只留下一句话,每星期写五篇稿子,能干就干不能干就算了。
一星期五篇稿子,那就是一个工作日一篇稿子。自从工作以来一直当工人的他,都不敢问问该去哪里采访,只能自己跑到街上去找目标。一星期下来,居然如数把稿子交齐了。就这样,当了二十多年工人的他,忽然做起了记者,而且越做越顺手,很快他写的报道就上了头版头条。连他自己都在内心赞叹自己,真有做文化工作的天分啊!就在他以为自己终于走出人生的困境,实现了人生理想的时候,报社却关闭了。原来这个报社是与某大报社合作开办的,使用的是大报的刊号。大报社更换领导后,决定不再搞这种合作,他所在的报社没有了刊号,只好关闭了。
他又恢复了四处打零工的状态,但他没有灰心,他从当记者的经历中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他把当记者时收集到的一个古村景区的民间口头传说,进行加工整理和创作,使这个民间口头传说成了一个完整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他应聘到了那个古村景区做了文案。
到了古村景区后,他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每天所从事的文字工作是他能胜任的,更是他喜欢的,他可以在工作中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尽致。很快他就成为了景区公众号的编辑,虽然说他只有高中学历,对电脑操作一知半解,但凭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和钻研,很快就学会了对公众号的编辑。长期的写作经历为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他编辑的公众号新颖别致很受欢迎。渐渐的,他引起了当地文学圈的关注,开始参加各种文学活动。
他发现他竟成了在这个社会过的比较自在的人。由于他一直坚持过最简单的生活,虽然他收入不高,却并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而他却又确实可以算是成功的人,有着可以骄人的作品。他的生活是那样的有滋有味充满生机,不像那些毫无目标的饮食男女,整天泡在麻将馆里,耗到午夜也不肯回家。他不仅自己没有被利欲诱惑,由于他的影响,他的家人也很少被利欲诱惑,他的日子过的平静而充实。
回顾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他发现人生真的是一场长跑,但目标既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能够开心快乐地生活。实现了目标你不一定就多么富有,但你一定能独立生活、懂得满足;实现了目标你不一定就无忧无虑,但你一定能看淡烦恼、放下忧愁;实现了目标你不一定就没有伤害和灾祸,但你一定能一次次地战胜伤痛,重新站起继续向前!
一
小时候,他是那种人见人爱的乖孩子,模样长的讨人喜爱,性情又柔顺听话,脑子还不笨。所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得到大人们的称赞和认可。那时,他自己真觉得他这一生差不了,一定会在人们的羡慕和赞扬中渡过的。
可是,刚上初中他就失落了。因为无论他怎么努力,成绩却再也不能名列前茅了。尽管他品行依旧优良,可却再也领不到“三好学生”奖状了。一个受人瞩目的好学生,跌落成了普通群众中的一员。
然而,打击这才是刚刚开始。等上了高中,他的成绩下滑到令他崩溃的地步。无论他怎么努力,他始终是全班排名最后的几名学生之一。那些在别的同学可以轻易解开的题目,对他来说却像破译基因密码一样艰难。后来,他翻阅课本就如同翻阅天书一样毫无头绪,每天他都是硬着头皮坐在教室里,老师讲的课十之八、九都听不懂。由于学习成绩太差,他曾一度被学校取消了高考报名资格,后来虽说恢复了资格,但落榜是毫无悬念的结果。就这样,他十年寒窗的奋斗,终以高考的惨败而结束。
二
走出校门就不再是孩子了,就应该过自食其力的生活。于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暑假才开始几天,他父亲就为他找了一份临时工。虽说高考成绩还没出来,但鉴于他一向低劣的学习成绩,父母显然也没抱任何希望。于是,他的打工生涯从他走出校门几天后便开始了。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的日子。改革的号角已经在沿海地区强劲地吹响,而在他们这个内地小城,人们依然过着以公有制经济为中心的生活。人们就业的首选仍是进国营企业当正式工,其次是进集体企业当正式工,干个体户那是万般无奈的选择。可是当时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都已人满为患,想当正式工,父母没有点关系是办不成的。他的父母就属于那种不会拉关系的人,所以他离开学校的头几年里一直在四处打临工。
后来,他父母好不容易才在一家企业办的劳动服务公司给他找到一个名额,他总算成了一个小集体企业的正式工。
他在这个小企业中的工种是车工。虽然说他上学时学习成绩不好,可毕竟是高中生。在当车工学徒的日子里,无论是学看图纸还是学操作车床,他都毫不费力。很快他就成了一同进厂的青工们的大师兄,帮着老师傅教导青工们。
然而,出徒后独立操作时,他的弱点就曝露了出来。他虽然对车工技术接受的快,可他操作车床的动作却不快。但车工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是以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劳动报酬的。做的多挣得多,做的少挣得少。他动作慢,自然做的不多,所以挣得钱也少。起初,他和别人的差距还并不明显,但随着一同进厂的青工们技术越来越熟练,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他和别人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而这时他的各种弱点也相继曝露了出来,比同龄人成熟晚,木讷且直性,不会讨好人。各种弱点汇集在一起,使他很难再适应那个小集体的生活,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父母费尽艰辛为他找的工作。
离开那个小集体后,他又恢复了从前四处打零工的漂泊生活。在工地上当过小工,既要为工头出卖苦力,还要协助工头从工地往出偷东西,还得替工头去干家务活。在化工厂当过苦力,化学药品刺鼻的气味,常常呛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回到他在农村的老家,在一家乡镇企业里加工塑料泡沫包装箱。那家乡镇企业并不在他老家,而是在离他老家十几里地的另一个村子里。那时还施行半夜交接班,他经常在午夜时分一个人骑自行车穿行在田间道路上,路上会经过一个飞机场。机场跑道边安装着整齐排列的导航灯,在夜晚会有节奏地向天空打出一束束光柱。每次路过飞机场,看着那如梦如幻的光束,他心里想的却是:活个人咋这么难呢?
三
就在那段漂泊不定的日子里,有一天在街上,他偶然碰到了他高中时的班主任。像他这种差学生,在学校时都不招老师待见,如今混的这么落魄,就更不奢望得到老师的赞许了。不过出于礼貌,他还是和班主任打了个招呼。班主任也礼节性地和他寒暄了一下,等转过头,班主任忽然“呲”地一声就笑了,那笑声自然是嘲笑他的。
他知道班主任不是在嘲笑他上学时的愚笨,也不是在嘲笑他今天的窘迫,他嘲笑的是就他这么样的一个人,居然还想当作家!
是的,他的理想是当作家。他上学时的考试成绩虽不怎么样,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上中学时,唐诗宋词的许多经典篇章他已烂熟于胸,以至于同学们不知道某个名句的出处时,就会来问他。另外他对听故事,讲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很小的时候,他就能把听来的故事,再讲给旁人听。长大后他虽没有迷上给人讲故事,但却记住了许多故事和历史典故。当人们看历史影视剧看的一头雾水时,他却能把剧情的背景讲的一清二楚,以至于有人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什么都知道?”他当然不是什么都知道,只是比一般人略知道的多一些。
由于他有这个天份,当他发觉自己没有希望上大学后,他便把当作家确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他在高三时就写了一部短篇,并且投了出去。设想当别人从高考中收获成绩时,他也能从报社收获成就。然而,小说却被退了回来,但他的志向却由此树立起来。
不过,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作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倒不发愁写不出来,只是写出来的文章水平怎么总和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差的一大截呢?当时真想找个同道一起奋斗,最起码可以相互鼓励。可是他所能接触到的却尽是些连他这个高中差等生都不如的人。他的工友们都是些初中毕业或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人,他的师傅们都是些小学毕业或没有学历的人,偶尔遇到一半个有学历的人,也因多年不学习,学过的知识大都忘光了。在那些年他连高考落榜生都没有遇到几个,后来他才知道,他当年做的那些工作连高考落榜生都不愿做。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人像他一样想当作家,似乎也不奇怪。
他虽处在这样的环境,却并不隐瞒自己的志向,他的工友们都知道他是想当作家的人,他也把他写的东西给他们看。可即便是这些学历比他低的多的工友,对他写的东西也看不上,客气点儿的说他是白费劲,不客气的则直截了当说:“你这东西根本发表不了!”他在沮丧之余也只能暗自安慰自己:“和这些人根本不能谈文学!”
可不能和他们谈,总该找些能谈的吧。他刚走出校门的那几年,文学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吃香的,各级刊物办的也比较活跃,可是他除了通过邮局向编辑部投投稿外,却从不敢亲自去编辑部登门拜访,请编辑老师给指点写作,因为他太木讷和不善应酬了。他曾有过一次名师指点的经历,指点他的老师是位已经成功的作家,当老师点评完他的作品回过头去时,他看到老师在强忍着偷笑,不知道老师是在笑他的作品太幼稚还是笑他的表情太呆滞?
四
不过,这些来至外部的打击,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最让他感到郁闷的是,他的父母反对他搞写作。他们虽然没有公开阻止他写作,但从他们的态度中他知道他们是不赞成的。他当时就想不明白他搞写作有什么不好呢?首先这是积极上进吧?比那些下了班就知道吃喝玩乐的年轻人强吧?也比那些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安稳吧?至少不会遇到什么风险或是惹下什么祸事吧?可他父母就是固执地不喜欢他搞写作。这样困惑了他数年之后,有一天他忽然似乎破解了其中的原因。他隐隐约约感到他父母不喜欢他写作,是担心他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就会离他们远去。当时他还说不清其中的原因,只是凭直觉感到是这样。后来随着他对人生体验的加深,生活告诉他真的是这样!
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亲情是没有界限的,父母会包办许多本该由子女抉择和承担的事情,也会把自己的一些意愿强加给子女,在父母的人生规划中会把子女的人生也计划在内。虽然他学习不好,没有给父母带来荣耀。但他性情温顺,最适宜实践中国人的这种亲情规则,父母把他们的意愿施加在他身上,不会遇到强烈的抵触。虽然他们家的孩子不止他一个,但父母已经计划好晚年是要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他们怎么能让他远走高飞呢?
而事实上,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他,当时也没有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能力。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父母不希望他离开他们,而他实际上也离不开。他四处打零工的那几年,也正是内地人南下广东淘金的高潮期,他虽没有亲眼见过,但也听说了不少内地人在广东挣大钱的故事。他羡慕之余心中却始终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这些内地人是通过什么关系去的广东?许多年以后他才明白,这些人哪有什么关系啊,全是凭自己出去硬闯荡出来的!可是从小习惯了由父母安排生活的他,却根本不能想象没有人安排或引领的生活该怎么过。
他的这种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他的发展。他在劳动服务公司当车工的那两年,曾得到一个去北京参加文学笔会的机会。由于父母不便公开阻止他的追求,于是他得以如期参加了笔会。在那里他见到了一批和他同龄的文学青年,虽然当时他还拿不出成功的作品,大家还是把他当作同志一样认可,他也有找到组织的感觉。在短短几天的聚会中,甚至有姑娘主动向他示好,而且他们几乎不用熟悉的过程,就可以很自然的交流。这在他窘迫的现实生活中,可是从来没有的情况,然而他却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对方。当时他给他的解释是,那姑娘的形象还不符合他心目中理想的标准。可是后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气质和素养与他相当的姑娘,他还是莫明其妙地错过了!然而他在一些气质和素养与他有很大差距的女孩子身上,反倒下了不少功夫,但结果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成不了”。直到多年以后,他看到他的妻子在素养和观念上每每能与他的父母达成默契时,他恍然大悟。当年表面上看,他是在煞费苦心地给自己找对象,实际在潜意识里他是在给他父母找儿媳妇。因为在潜意识里,他清楚他是离不开他的父母的,所以他娶的老婆必须他们能接纳。表面上看一切似乎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实际在潜意识里他一直在受着他父母的暗示和影响,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在他们安排下生活。想明白这些以后,他曾仰天长叹:“人啊人,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这种对父母强烈的依赖心理,对他的生活,犹其是对他的文学追求造成很大限制。在那些年,他曾经参加过一个文学社,但他不敢让他的父母知道。因为他父母不赞成他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在他们的眼里那些活动组织者,都是居心叵测的骗子。所以他只能在方便的时候去参加一下文学社的例会,文学社举办的外出活动他从未参加。因为长时间不回家,他是要向父母说明原因的,而且外出活动也是要花钱的,这两点父母都是不会同意的。他那时每月挣的工资都是要交给父母的,再由父母给他几元零花钱。父母是不赞成他花钱去搞文学的,甚至都不赞成他花钱买书,他们认为那还不如买点好吃的吃了划算。所以他是不敢因为参加文学社活动或买书问父母要钱的,看到想买的书,他得等把零花钱攒够书价才能去买。他之所以能去北京参加一次笔会,他想一是他父母不愿落下他们不让他搞写作的话把,二是他当时已经工作好长时间了,除了每月的几元零花钱再没提过任何花钱要求,弟妹们都能花钱,怎么可以不让他花?让他去一次也就算他们支持过他了,对他也公平了,他再有什么要求也就好拒绝他了。等他从北京回来后,他再提什么学习要求,他父母就以他北京之行一无所获而拒绝了他,而他从北京笔会带回来的文友通讯录,莫明其妙地就找不见了。后来,他曾对他去北京参加笔会和参加文学社的行为做过反思,以他当时的写作水平在这些活动中想取得成绩还做不到,但是他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人脉,结识志同道合们朋友还是做得到的。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论是对他提高写作水平还是开拓写作事业,都是有帮助的,甚至就是对他当时艰难的打工生活也是有帮助的。可是由于他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受到制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些社会活动中,也就没能成为一个广交五湖四海朋友的人。
五
他终于发现家庭是他事业追求上的一大障碍,于是他开始在内心盼望着自己能早点结婚,期望自己结婚后能摆脱家庭的束缚。为什么是靠结婚来摆脱家庭的束缚呢?因为这是他摆脱父母管束的唯一正当理由。他是个性情温顺的人,他不能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和父母起巨烈冲突,他也不可能通过去外地工作的方式离开家,因为父母不允许。后来他曾在杂志上读过一篇关于一个文学青年的报道。这个文学青年为反抗父亲给他包办的婚姻而离家出走,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饱偿了人世间的各种艰辛和苦难,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找到稳定的工作,并走上了写作之路。看完报道之后,他曾经设想如果他遇到这个青年的情况会怎么办?他会不会离家出走?想来想去,他认为他不会走。首先从小养成的依赖父母的生活习惯,使他不知道离开家该怎么生活。再有就是他的父母都不是极端人物,虽然他们希望子女顺从他们的意愿,但子女实在接受不了时,他们也不会用过激的方式强迫。其实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离家出走呢?离开家后生活多艰难啊!一定是留在家里的痛苦已经远远超过了流浪的痛苦,家里已冷酷的找不到一点温情,人才会狠下心离家出走的!比较起来他们家还是有温情,尽管这温情里常夹带着父母的意愿而有些变味,但终究还在他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他没有选择用离家出走这种极端方式离开父母,而是计划用结婚这种比较合情合理的方式离开父母。然而,由于他在潜意识里考虑的是他找的妻子能不能被他父母所接纳,结果他找的妻子无论是价值理念还是行为方式,都和他父母有某种类似。婚后,他并没有按他设想的那样获得更多自由,相反失去了更多自由。
结婚前,他已经结束了四处漂荡的打工生活,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在一家水泥厂当了一名工人,这是一份不需要多少技术,只需要吃苦耐劳就能胜任的工作。这正符合他的特点,所以这份工作是他打工以来做的最出色的。凭这份工作的收入,他支撑他的家庭开支绰绰有余。他那时在心里感觉很庆幸,能在他结婚时找到这样一份工作,让他可以比较轻松地承担家庭责任,不必再四处漂泊,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写作了。可是婚后他才知道他妻子并不赞成他搞写作,原来他父母还不便公开阻止他搞写作,而他妻子却公开阻止他写东西,在家里他甚至连书都不能看了。他原来坚持多年的业余时间搞创作的习惯,竟硬生生被终止了。
可是经过多年的积累,他的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都日渐成熟,到了该出成果的时侯。成熟的故事和构想在他脑中涌现,可回到家他却不能把他们写下来,迫不得已,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写作。
水泥生产使用的都是那种比较高大笨重的设备,制作精度不高,运转起来会产生震耳欲聋的噪声和厚重的灰尘,生产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但是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设备启动后即可自动运行,不需要工人再继续操作。工人可以坐在控制室里,隔一阵儿出来查看一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就行了。坐在控制室的时间,为他写作提供了可能。他把稿纸撕成巴掌大小装在工作服里,呆在控制室的时候,他就掏出来写上一段。然后他再出来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认一切正常,他便返回控制室继续写。那时他的写作功力还很浅,一天也写不出多少字,有时因某个情节不会描写,一天都写不出一个字,有时因设备运行不正常,连续几天都不能写作。但是他没有放弃,这样写写停停,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中篇。
第一个中篇的写作成动,极大地增加了他的写作信心和热情,随后他又完成了几个短篇,感觉一篇比一篇好。就在他在写作上即将有收获的时候,他所在的水泥厂却破产了,他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面临着重新择业的问题。
对这种情况,应该说他还是早有预见的。当他还在水泥厂干的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就想再学一门技术。这倒不是他那时已经预见到水泥厂要破产,而是水泥厂的强体力劳动和恶劣环境,实在不适合人们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于是他就想学门技术,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能转到其他工作上去。他选择的是学习电脑操作,那时电脑在人们生活中还不普及,电脑操作还是一门比较稀缺的技术。可是他和他妻子一商量,就被否决了。那时他还在新婚期,妻子有什么愿望他尽量满足,妻子不同意的事他就不做,可这无形就又给自己的发展套上了枷锁。前面说过,他妻子和他父母的价值理念是比较相似的,任何不能立即产生回报的投入,他们都是不能接受的。他后来也反思过,如果他刚离开学校的头几年,父母不是急着让他挣钱,而是选择让他学一门适合他的技术,他可能就不用那样四处漂泊的打工了,收入会比那高却没那么辛苦。可那时他刚入社会,还什么都不懂,父母却不能为他做出这样的计划。如今他懂了,却又因妻子的阻拦不能实施,可选择的仍只有打工一途。
六
于是,下岗后的他立刻又陷入找工作的困境。他先是去保险公司去卖保险,但现实很快就告诉他这不是他能胜任的工作。不久之后,他就改行给人送水送报纸了。最后几经周折,他又进一家企业当了工人。
工作稳定下来之后,他自然而然又想起了写作。不过有了这么多经历的他,学会了如何摆脱父母妻子的限制,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学会了如何拒绝父母妻子强加在他身上的意愿。他开始跳出家庭看社会,却惊讶地发现社会早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像他这样喜欢写作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在网上,而不用在担心编辑部退稿。可这时他遗憾的发现,他还不会操作电脑不会上网。前面说过他早就有学习电脑操作的想法,所以他不是刚刚知道有网络,也不是买不起电脑,可就因为家庭的阻挠,他一直无缘接触这些。如今他不管家人的想法了,他从书店买来电脑入门书籍学习电脑的基本操作,家里没有电脑就去网吧的电脑上练习,遇上疑难问题就向懂电脑的人求教,这样他终于学会了电脑操作和上网。然后,他在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帐号,把自己的作品一篇一篇地发到网上。几年下来,竟然累积到几十万字!
这时,喜欢他的人看了他的作品会连声说好,敌视他的人看了他的作品则会默默的放下,一句话也不说。而一种更有趣的现象是,一些久不联系的同学忽然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向他表示问候,还有同学通过旁人委婉的邀他见面,可所有这些同学和他的谈话,或含意模糊、或模棱两可、或欲言又止,把他搞的莫名其妙。时间久见的多了,他才忽然想通了其中奥妙,原来这些同学找他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想让他把他的作品转让给他们。他真想不到生活中还会有这样的事情,这些人可都是当年的好学生啊!(可能差学生混的不好,所以用不着)他不知道当年嘲笑他的高中班主任,如果得知他引以为傲的好学生,如今沦落到抄袭他这个差学生文章的地步是何感想?在这些想抄袭他作品的人当中,也并非全是人品低劣的卑鄙之徒,他们想抄他的作品又说不出口,说明还是有廉耻心的。可能实在是生存的压力太大了,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吧?
如果他答应了那些同学的请求,应该可以马上获得一些实际的利益,甚至可能改变他的生活境况。可是他没有那么做,一则他不愿意以这种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二则那些作品都是他的心血之作,就如同他的儿女一样,他实在不忍心把它们送人。
他还是愿意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去争取成功。这时,他已经是一个对网络文学比较熟悉的人,看到别人在网上写作获得成功,他也决定朝这个方向发展。他选择了在网上创作长篇大书这个比较费时费力的路径,由于受到家庭的制约,他仍然是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因而写作进度很慢。这对十分注重更新速度的网络文学来说,是致命的缺陷。但他当时毫无办法,只能咬牙硬挺,最后作品竟然也颇具规模。
七
可就在他的作品故事进入高潮,内容精彩纷呈的时候,他打工的企业又倒闭了,他再次回到了到处打零工的状态。然而,这时他已经不是刚走出校门的少年郎了,社会也不是当年那样了,打工者中大专学历也比比皆是。在应聘工作的行列中,他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只能去选择那些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且还很不稳定。写作只能被迫中断,也看不到可以继续的希望。
他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一天,他从招聘广告上看到一则报社招聘记者的启示。他心里怦然一动,那可是他向往的职业啊!但是,当时他已经年过不惑,更重要的是他只有高中学历,人家会用他吗?他犹豫再三,终因不愿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鼓足勇气前去应聘。报社负责人一看他的年龄,再听他的学历,马上皱起了眉头。等他在报社的电脑上打开登载着自己作品的网页,报社负责人才答应让他试试。对他的工作,报社负责人只留下一句话,每星期写五篇稿子,能干就干不能干就算了。
一星期五篇稿子,那就是一个工作日一篇稿子。自从工作以来一直当工人的他,都不敢问问该去哪里采访,只能自己跑到街上去找目标。一星期下来,居然如数把稿子交齐了。就这样,当了二十多年工人的他,忽然做起了记者,而且越做越顺手,很快他写的报道就上了头版头条。连他自己都在内心赞叹自己,真有做文化工作的天分啊!就在他以为自己终于走出人生的困境,实现了人生理想的时候,报社却关闭了。原来这个报社是与某大报社合作开办的,使用的是大报的刊号。大报社更换领导后,决定不再搞这种合作,他所在的报社没有了刊号,只好关闭了。
他又恢复了四处打零工的状态,但他没有灰心,他从当记者的经历中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他把当记者时收集到的一个古村景区的民间口头传说,进行加工整理和创作,使这个民间口头传说成了一个完整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他应聘到了那个古村景区做了文案。
到了古村景区后,他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每天所从事的文字工作是他能胜任的,更是他喜欢的,他可以在工作中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尽致。很快他就成为了景区公众号的编辑,虽然说他只有高中学历,对电脑操作一知半解,但凭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和钻研,很快就学会了对公众号的编辑。长期的写作经历为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他编辑的公众号新颖别致很受欢迎。渐渐的,他引起了当地文学圈的关注,开始参加各种文学活动。
他发现他竟成了在这个社会过的比较自在的人。由于他一直坚持过最简单的生活,虽然他收入不高,却并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而他却又确实可以算是成功的人,有着可以骄人的作品。他的生活是那样的有滋有味充满生机,不像那些毫无目标的饮食男女,整天泡在麻将馆里,耗到午夜也不肯回家。他不仅自己没有被利欲诱惑,由于他的影响,他的家人也很少被利欲诱惑,他的日子过的平静而充实。
回顾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他发现人生真的是一场长跑,但目标既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能够开心快乐地生活。实现了目标你不一定就多么富有,但你一定能独立生活、懂得满足;实现了目标你不一定就无忧无虑,但你一定能看淡烦恼、放下忧愁;实现了目标你不一定就没有伤害和灾祸,但你一定能一次次地战胜伤痛,重新站起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