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 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 > 13. 内收台湾,外拒夷敌
13. 内收台湾,外拒夷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顶点文学 www.dingdianwx.com,最快更新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最新章节!
郑成功收回台湾
明末,荷兰人占了台湾。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它的商船队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号称海上马车夫,海军力量非常强大。它先占领了印度尼西亚作为殖民地,然后北上占领了台湾。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台湾疏于管辖,台湾在当时荷兰人的眼里是无主荒地。
元朝曾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看年看月地上岛看一眼,看不看也不知道,等再看的时候,已经被荷兰人占了。当时台湾归属荷兰的巴达维亚总督府管辖。巴达维亚总督府一年的收入是30万荷兰盾,20万来自台湾,可见台湾经济的发达。荷兰人在台湾用荷兰字母,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创造自己的文字,让当地少数民族信奉基督教,在台湾实行了30多年的殖民统治,直到康熙元年。
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的爸爸叫郑芝龙,是当时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手下有三千多艘海盗船,建立起郑氏海上王国。那会儿谁要在东南沿海做生意,船上必须插郑芝龙的旗帜,海盗一看你这船上有郑老大的旗帜,就不敢截你了,但你得交保护费。这样,郑芝龙富可敌国,东南亚各国一提起他都知道。郑芝龙的老婆是日本人,郑成功是一个中日混血儿。他七岁回到中国,脱下和服,穿上儒服,学习汉语,中国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日本也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日本人当年占台湾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历史上我们就占过你,郑功成最起码有我们一半吧!
郑芝龙后来被明朝招安了,做了总兵官。明末很多反贼都被招安过,有人造反就是为了当官。崇祯煤山吊死之后,朱氏后人建立了很多南明小朝廷,在福建的唐王朱聿键就是郑芝龙扶植的。唐王政权建立后,郑芝龙官居太师,他本来就是一个海盗,粗鄙无知,皇上又是他立的,他在皇上面前能有什么表现?据说夏天光着膀子上朝去,不穿朝服,在皇上面前跷着二郎腿坐着,满嘴粗话。而郑成功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忠君爱国,所以对皇帝恭敬有礼。皇上非常感动,说你跟你老子真不一样,简直不像你爹生的,可惜我没有公主,不然的话,一定招你做驸马。这样得了,我认你做干儿子,赐予国姓,你可以姓朱。郑成功本名叫郑森,皇帝给他改名叫成功,意为反清复明一定成功;封延平王,明朝的王爵,一字王是亲王,两字王是郡王,所以有时候书上写成延平郡王,实际上是一回事。
清军大军南下,郑芝龙流氓本性发作,把皇上一捆投降清朝了。当时郑成功在外地练兵,不知道这件事儿。消息传来,郑成功吐血昏厥,醒来之后,命人在军营当中竖起一杆大旗,上书四个字——杀父报国。忠孝不能两全,但报国是大义,所以我得为国尽忠,跟我爹决裂。郑芝龙一开始很受清廷重视,封为公爵,让他不断地给郑成功写信,劝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每次看到他爹的来信,就毁书斩使,连着几回,清朝失去耐心,就把他爹也杀了。
如此一来,郑成功就更没有后顾之忧了,你清朝不就是拿我爹要挟我吗?现在我爹死了,我该大举反攻了。据说郑成功势力最大的时候,他联合浙江的鲁王朱以海政权,17万大军兵临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故都,郑成功去孝陵祭祀明太祖,当时意气风发,全军将士穿白挂孝:“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下一步就准备打过长江去,不幸中了清朝两江总督的缓兵之计。两江总督说,我可以投降,我也是汉人,但是按照我们大清的军法,守城满99天投降,家属才不被害,所以你们等我到了日子再投降。郑成功也是骄兵必败,就真等了。这一等,人家趁夜劫营,17万大军基本上全军覆没。
郑成功逃回了福建沿海的根据地——金门、厦门两个小岛。
今天厦门是经济特区,金门还是由台湾军队驻守着。这两个小岛无力养活十万军民,这时候台湾来人请国姓爷出兵,收回台湾,拯救台湾百姓。郑成功非常高兴,毅然决然率千艘战舰,两万大军渡海,一下子把台湾收回来了。
郑成功不但收复台湾,还建设台湾。郑氏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几十万大陆人移民到了台湾。经过郑氏的治理,台湾发展起来。
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为了建立反清复明的基地。当时全国都是清朝,只有台湾是明朝,不奉大清正朔,仍然使用南明永历的年号,永历皇帝都给勒死了,仍然用永历年号。明朝的鲁王朱以海到了台湾,但被郑家软禁起来了,实际上是郑家占了台湾,以延平王的身份进行统治。
清朝几次派人去谈判招降。谈判条件跟我们今天提的政策是一样的——一国两制,只要台湾奉大清正朔,剃发、易服、改元。剃发不用解释;改元就是用大清年号,别永历××年了,得是康熙××年;易服就是把你的长衫脱下来,换成我们的马褂。就这三个条件,只要答应,郑氏子孙世守台湾,朝廷不派兵,不收税,不派员管理。
郑成功收回台湾后,半年就病死了,儿子郑经继位。郑经给清朝上表,愿照朝鲜、越南等外国例,称臣纳贡,说白了就是要搞台独。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跟朝鲜、越南不一样。朝鲜、越南在历史上也是中国领土,但毕竟很早就已经分出去了。朝鲜在汉朝分出去的,越南在五代十国就分出去了,是既成事实。但台湾不行,你要按照朝鲜、越南等外国例,称臣纳贡,朝廷是不能接受的,既然谈不通就只能打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在郑氏统治下,经历了郑成功、郑经、郑克塽① 三代。郑经在三藩之乱的时候起兵响应,结果被朝廷打败了,连金门、厦门也丢了,在大陆沿海就没法立足了。
郑经死后,郑克塽年幼,清廷趁台湾“主少国疑”,命施琅② 进军台湾。施琅原是郑成功的部将,当年得罪了郑成功,被郑氏满门抄斩,孤身一人投向了清朝,念念不忘要收回台湾,对清廷忠心耿耿。他打败郑军,攻到台湾岛上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郑成功的陵庙,拜祭先主。你当年杀我全家,我不记仇。郑氏子孙都吓坏了,郑克塽当时只有13岁,先王当年杀他全家,他这一打胜仗,我们郑氏肯定要灭族了。没想到,他第一件事儿就去拜祭先王的陵庙。更感人的是,康熙皇帝为郑成功庙亲题对联:“四镇多异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上联是说当年南明四个总兵,拥兵百万,其中宁南侯左良玉拥兵70万,清军南下不战而降。要不然,以江南之富,半壁山河,百万大军,比当年宋高宗草创南宋时候的条件好多了。南宋撑了一百五六十年呢,南明怎么这么快就让人灭了?就因为四镇多异心,只有郑成功金门、厦门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下联是说南明五个小朝廷,福王、唐王、桂王、鲁王皆无寸土,只有郑氏台湾一隅抵抗清朝,证明海外有明朝孤忠。清朝皇帝高度评价了郑成功的抗清行为。
台湾收回来之后,大多数清廷官员主张放弃。把岛上的汉人全迁回大陆,其他民族爱怎么着怎么着,自生自灭,不要那个地方,蛮荒之地,不值得管。大多数大臣是这个建议,还有大臣主张租给荷兰,一年十万两银子,那郑成功可就白干了。只有施琅力排众议,坚决要求对台湾进行管辖。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如果台湾不保,则东南危矣,东南又是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东南不保,国本动摇。最后圣祖皇帝拍板,说台湾定则海疆定,海疆定则东南定,东南定则天下大定,所以台湾不能放弃。
今天也是这样,台湾是我国唯一面临太平洋的省份,收回了台湾,就意味着我们冲出了第一岛链,真正进入了大洋,我们的海军才能变成洋军。否则只是海军,只能在海里扑腾,所有进入大洋的海峡要道都被人家封锁着。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当时台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行省,而是一个府,下辖三县,归福建省管辖。1885年中法战争后建省,首任台湾巡抚是刘铭传。
张学良将军有一首诗评价郑成功:“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他从荷兰人手里收回台湾,清朝再从他后代手里将台湾收回来,这就名正言顺,确保台湾入版图。
清朝对决沙俄
明清之际,清军主力进关,东北空虚。俄国趁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俄国本来跟我国并不接壤,但是历代沙皇不断扩张,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执著。但俄国人占了土地之后,并不好好建设,就一味地扩张。当时西伯利亚地区是无人区,俄国人就派出探险队去探险。探险队是由杀人犯、纵火犯、盗马贼、强奸犯等构成,俄国官员问他们是愿意服刑,还是去探险?那他们当然愿意探险了。
一个叫博雅科夫的小流氓,带着70个混混儿进入中国境内“探险”。那是在1643年,大清入关的前一年。这个博雅科夫带着70多个流氓进来,还没有遇到军队,就被鄂伦春猎人一阵乱箭,射死一半。剩下的人困在冰天雪地里没得吃,就吃同伴和被他们杀害的中国人的尸体。中国人看到被他们吃剩下的尸体,吓坏了,这是什么东西,居然吃人?所以,俄罗斯被称为罗刹国,俄罗斯人被称为罗刹人。世宗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俄罗斯有使团在北京,他们修建东正教教堂,这个教堂被称为罗刹庙,就在今天东直门俄罗斯大使馆那个位置,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大使馆。
清军入关,满洲人一共就百十来万,这一入关走了百分之八九十。清朝统治者又非常不自信,在他们统治时期,东北几乎就是无人区,不允许汉人去东北。因为清朝统治者担心有朝一日万一在中原站不住脚,还得退回东北老家,不能东北这疙瘩全被汉人占了,那我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所以,朝廷有意制造的无人区,就让俄罗斯捡了便宜,全给占了。
1685年、1686年,康熙帝命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俄军。两次进军,大清都是牛刀杀鸡,兵力是俄军数倍,沿江而下,让你看看什么叫大国,什么叫天朝上国!打得俄罗斯最后没办法了。它主要力量在欧洲,不在远东,只能跟清朝谈判。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
根据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属中国。这两条河以西,外兴安岭以北属俄罗斯。按照这个划分,黑龙江完全是中国的内河,跟黄河、淮河、长江一样。今天它成了两国的界河,俄罗斯管它叫阿穆尔河;外兴安岭今天在俄罗斯境内,叫斯坦诺夫山脉;库页岛叫萨哈林岛。当年大清在庙屯设立三姓副都统管辖库页岛。三姓副都统50年才派人上岛看一次。上岛一看,北边是俄罗斯人,南边是日本人,等于无主荒地,全都让人占了。今天岛上的石油储量相当丰富,这个岛71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和海南加一块儿那么大。
在清朝统治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也是临海的。当时中国东北是临着两个海,一个是日本海,一个是鄂霍次克海。现在出海口完全在俄罗斯手里,我们要从东北出海,就得借俄罗斯的水道,它一关闭你就出不去了。乌苏里江入海口在俄罗斯境内,离中国只有12公里,再往前12公里,就可以入海了。现在这些俄国的地方,历史上属于中国领土,黑龙江、乌苏里江全是我们的内河。
康熙皇帝驾崩后,庙号圣祖。皇帝的庙号,开国称祖,守成称宗,康熙帝“名为守成,实为开创”,蒙古、东北、台湾、云贵、闽广都是康熙皇帝给收回来的,他不愧是千古一帝。
东南西北疆域大
秦朝疆域北到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东到大海。唐朝极盛时东到大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南到南海,西到咸海。到了清朝,疆域更加辽阔: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诸岛,东到太平洋,西到葱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东南到台湾、澎湖、钓鱼岛。
其实中国的疆域北面应该不只到西伯利亚,《尼布楚条约》虽然是个平等条约,中国也作了很大让步。原来贝加尔湖都是中国的地方,就是苏武牧羊的北海,盘古开天地以来,除了苏武在那儿牧过羊,没人打扰过那里的安宁。贝加尔湖深1291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让全世界喝60年没问题,纯天然无污染。现在这个地方在我们手里的话,弄条管子通到北京来,咱还至于这么惨?敞开了造,往外卖。沙特阿拉伯要水吗?一瓶矿泉水,十桶汽油就来了,咱现在的油得多便宜,三毛钱一升随便加。可惜那个地方现在被俄国人占着。俄国人烧火,一人合抱的原木,一斧子两半,填炉子里烧了。咱们的家具都是拿锯末压成板子做的,实木家具特别贵,人家俄罗斯拿实木当柴火烧,资源太丰富了。
南到南海诸岛的意思是连海里面的岛都是我们的,中沙、西沙、东沙群岛,没有北沙。
清朝西到葱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这个地方今天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国疆域达到鼎盛,面积大概是1300万平方公里。这就不像以前那些王朝的疆域,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这时就固定下来了。我就这么大,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谁也别想强占去,近代以后才逐渐丧失。所以,中国今天的版图是清朝奠定的。
这么大的地方不好管,于是清朝把全国划分为18个行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和蒙古盟旗。18个省里没有宁夏,当时宁夏跟甘肃是连在一块儿的。每个省设巡抚一人,进行管辖。两三省设立总督,位在巡抚之上。清朝地方有八个总督:两江、两广、湖广、陕甘、闽浙、直隶、四川、云贵。两江总督最富,因为两江最大,包括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直隶和四川都只一省,直隶是因为太重要,四川一个省就顶人家好几个省的面积。山东、山西、河南没有总督,只有巡抚。五个将军辖区里包括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还有就是黑龙江、吉林和盛京。大清入关之后,盛京仍然保持着一整套官僚机构,打发快退休没事儿干或政治斗争失意的官员出任,那就算进了干休所,政治生命终结了。盛京又称奉天府,北京是顺天府,府尹是三品,北京当时就两个县,大兴和宛平,加上承德、曲阜,这四个县知县是六品,地位比较高。
清朝中央设置理藩院,理藩院设立尚书和侍郎,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这个职务一定由满蒙贵族来担任,汉官是不行的。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一个是经济文化交流。现在《白银资本》、《大分流》这些书里,说中国农民是当时最富的农民,比欧洲农民富多了。中国用的白银占世界的一半,全世界12万吨白银,中国6万吨。中国是个贫银国,白银大都是进口的,从拉丁美洲来的。靠茶叶一年就从英国挣六七百万两银子。那个时候对外贸易还是非常活跃的,虽然朝廷的政策是闭关,但是外贸的量很大。
除了经济文化交流,还有使节往还,让我们津津乐道的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说穿了就是臭显摆去了。成祖的帝位来得不正,抢自己侄子的,所以总是心中有愧。成祖继位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建文帝的大谋士方孝孺抓起来,削藩的主意都是方孝孺出的。成祖说,先生,我现在做皇帝了,你给我写继位诏书。方孝孺断然拒绝。成祖说,这是我们家的事儿,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死心眼?我们都是姓朱的,你效忠谁不是效忠?反正也轮不到你姓方的当皇帝,我这是周公佐成王。方孝孺问,成王安在?“成王”给烧死了。成祖说,你甭管了,快写诏书。方孝孺写的是“燕贼篡逆”。成祖把他鼻子割了,让他再写,还是“燕贼篡逆”。割了耳朵再写,还是“燕贼篡逆”。成祖问,你不怕我灭你的九族吗?方孝孺回答说,你灭我十族,我也这么写。最后真的被灭十族,连他的学生都杀了,谁被方孝孺教过,谁就衰到家了。
明朝皇帝从朱元璋开始,整个家族遗传基因不好,全都是心理变态,一群短命鬼,荒唐到极点了。替建文帝守济南的大将被逮着之后,成祖把他的鼻子和耳朵蒸熟了让他吃,还问他好不好吃。那大将回答说,忠臣义士之肉有何不甘?然后被车裂,家属全都没为官妓。折磨死了之后,报告到成祖那里,下旨:拖出去,着狗吃了,钦此。这圣旨现在还留着呢!
明成祖琢磨,因为我的帝位来得不正,所以我得让海外诸国知道我、承认我,奉大明为正朔。你们得用我们大明的年号,这叫奉正朔。朝鲜就没有自己的年号,用的是中国的年号。大明是万历××年,它也万历××年;大清是光绪××年,它也光绪××年。明成祖为了让人知道自己,就派郑和出去干这件事儿。史书上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成祖怀疑建文帝跑海外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建文帝出家了,一直活到明英宗正统年间,70多岁才死,明英宗找到了建文帝。按照辈分,建文帝应该是英宗的爷爷。成祖之后是仁宗、宣宗、英宗,他跟仁宗平辈,等于是英宗的爷爷辈。当时成祖怀疑他跑海外去了,要去找到他,并且夸夸我们中国有钱,因此派郑和下西洋,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属于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但是梁启超先生说,西方一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中国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为什么西方一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来钱啊!为什么中国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费钱。花了600万两白银,国库被挥霍一空。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七次下西洋,600万两银子花出去,整个一个散财童子,走到哪儿都给人家散钱。只要你奉明朝为正朔,看见我这船上没有,银子、绸子、瓶子随便给。中国使臣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人家酋长在地下跪着直乐,你们皇上是老大,狗屁!真主安拉是老大。但是一看船上正往下抬东西呢!老大!郑和来一趟,各国抢着往中国进贡。中国厚往薄来,怀柔远人,你给我进贡一毛,我还你十块,谁不来啊!最后逼得中国下令,你们别天天来,我受不了了。朝鲜、越南、琉球,一年一贡。你让朝鲜一年来一趟,他能来四趟,他来给点儿破布片什么的,皇帝就要回赠金银财宝,他的使团来了,带着高丽参就开始卖,顺便赚一笔。朝鲜、越南、琉球这三国因为跟中国是同种同文,几乎就是同一国家,所以这三国一年一贡。泰国、缅甸,八年来一次。阿富汗25年来一次,你别老来,大胡子从来不洗,羊肉味把皇上熏着了。
郑和下西洋,成祖的时候去了六次,仁宗继位十个月驾崩,宣宗继位之后又下了一次,然后这个事儿就不能干了。到了明朝中期,炼丹的嘉靖皇帝在位时,国力衰退。有的大臣提议,为了耀扬国威,仿效当年三保太监故事,咱们再下一次西洋。兵部尚书刘大夏冲进兵部档案馆,拿起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宝船的设计图纸,付之一炬。所以郑和下西洋到底是路线怎么走的,今天不知道,船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据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64丈长,18丈宽,一丈是三米。要是真的那么大,顶上一艘轻型航母了。
这种事儿不能再干了,太费钱了。而且一帮小国奉正朔,叫你老大,你还得罩着它。西班牙、葡萄牙一欺负它,它就求你保护它,你说你管不管?咱就能得到点儿犀牛大象长脖鹿、珍珠玳瑁祖母绿,充实了一下皇家首饰盒和皇家动物园,600万两银子打了水漂。你看哥伦布、??伽马,什么都没有,哥儿几个凑钱,弄一艘小破船,带回来一个拉丁美洲,充分体现了出海的价值,郑和跟人家没法比。
抗倭有猛人
自打郑和下西洋以后,朝廷规定寸板不得下海。你不下海,别人来了。谁来了?日本人,那时候叫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骚扰我国沿海,被称为倭寇。咱们国家跟日本挨着,点儿很背。日本国在唐朝的时候取法中国,全面唐化,但有两个东西没学中国,一个是宦官制度,一个是科举制度。不学宦官挺好,日本宫廷里的所有体力活、粗活,都是女人干,女人身体一好,生的小孩也有劲儿。但不学科举,有点儿麻烦。科举制是用来选拔人才当官的,日本没有科举制就意味着它的官僚全是世袭的,世卿世禄,后来就对中央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日本天皇掌权连二百年都不到,政权就落到藤原氏的手里。藤原氏世世代代担任摄政、关白,相当于宰相,开始了日本两百多年的摄关政治。摄关政治的时候,地方诸侯并起,建立庄园。庄园需要人保卫,这些人就是武士,武士需求量一多,力量也就越来越大。
1192年,日本武士首领源赖朝强迫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幕府,日本开始了幕府时代。第一个幕府叫镰仓幕府,1192—1333年,设在离今天东京不远的镰仓地区。当年忽必烈打日本,对手就是镰仓幕府。日本天皇从此变成了摆设。镰仓幕府一百多年,日本进入南北朝时代。因为日本天皇对大权旁落不满,所以利用镰仓幕府衰落的机会,天皇对抗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灭亡。镰仓幕府灭亡的过程中,大将足利尊氏建立了室町幕府,室町幕府又扶植了一个天皇,两边天皇对着干,形成了日本的南朝和北朝。
这个时候相当于中国元末明初,日本很多战败的武士和商人、海盗开始骚扰中国沿海。那会儿中国国力强盛,这些海盗很快就被打回去了。到了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期,完成了日本国的统一,明朝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咱都不知道日本有天皇,足利义满给中国皇帝上书的时候,写的也是“臣日本国王源义满”。
足利义满在日本的长崎公开处决了几十名倭寇,倭寇就销声匿迹了。没想到,到了室町幕府末年,幕府不稳,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今天日本的电视剧、电子游戏,很多讲的都是战国时代,英雄辈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本来就是一个弹丸小国的日本,分成几十个小弹丸互相厮杀,还不包括北海道,只是本州、四国、九州,几十国混战。打败的人,就跑去骚扰中国沿海。日本战国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中后期,明朝的国力已经衰微,无力对抗倭寇。所以倭寇猖獗,北起山东,南到广东,整个海岸线都在闹倭寇。
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管制。朝廷认为,倭寇是因为私人海外贸易招来的。倭寇在我们今天看起来,可能更像是武装走私集团,谈不上日本侵略军。首先,这不是日本政府的行为,这个要弄清楚。有人说,日本历史上就侵略过中国,比如说倭寇。那真不算,不是日本政府组织的,况且当时日本也没政府,正忙着打仗呢,哪儿有工夫骚扰中国,所以那都是个人行为。另外,现在很多史学家看来,这不是侵略战争,就是一种武装走私,能卖东西我就卖,卖不了我就抢。后来一看,能抢,我干吗带东西来,直接抢就完了。这一抢,朝廷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问题是这一罢更麻烦了。福建、浙江地狭人稠,全是山,全是盐碱地,你让我种地,种个毛!今天海外华人,最多的就是这两个省的人,从唐朝就偷渡,那个地方不偷渡,我没法活。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在东南亚谋生,那会儿要什么护照、签证?现在你跟我要签证,有天理吗?他们历来以海为田,以船为家,你让我种地不会,从来没学过,再说这盐碱滩种什么能长?我只有打鱼贩卖。你不让我出海,我想来想去,你的意思就是逼我当倭寇。
这样一来在倭寇里面,就形成了两分真倭、八分假倭,或者一分真倭、九分假倭,十个倭寇里面九个是中国人。那个时候你要记住,中国人谈不上汉奸,日本人是给中国人打工的。那会儿日本不如我们,不是说我当倭寇就成了汉奸,而是我雇小日本去帮我杀人越货,中国人是老板。倭寇的大头目汪直、徐海全都是中国人,汪直是安徽的,但是巢穴安在日本的平户岛。倭寇的巢穴在日本,老大都是中国人。日本倭寇武艺高强,所以中国倭寇雇他们来帮我敛财,倭寇里还有渔民、落第的书生、科举老考不上的倒霉蛋,甚至有退休的官员,什么人都有。你想,一帮日本人又不会说中国话,到中国就分不清东西南北,怎么抢?所以,倭寇大部分是由中国人组成的,到中国来才熟门熟路,哪儿有钱,哪儿兵力防守虚弱,都有人门儿清。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牛人——戚继光。
戚继光这个人牛到什么程度?他祖上建立明朝有功,世袭山东省烟台市城防司令,他17岁就担任了这个职务,登州卫都指挥佥事。他站在城墙上眺望大海、心潮澎湃:“云护牙鉴满,星寒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你封我当官我不觉得高兴,只有国家稳定、四海安宁我才爽。朝廷一看,满足你的要求,你不是愿意抗倭吗,你去吧!18岁还没成人宣誓,就以参将衔赴浙江抗倭。第一仗就给戚继光上了一课,三千明军对阵八百倭寇,倭寇冲来,明军一哄而散,就剩戚继光一个人了。三千人就像跟倭寇说好了似的,一、二、三,闪!把戚继光一人撂那儿了。戚继光赶紧爬上一块巨石,连发三箭,射死三名倭酋,倭寇散去。这家伙不好惹,别理他,散吧。
戚继光这个气呀!明军一无所用,没有任何战斗力。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农民,农民主要是种地。明太祖得意地说朕“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你那是个屁兵啊!是兵就得吃皇粮,哪儿能让他们自己养猪开宾馆,哪儿能干这个!军队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军工厂都生产冰箱、摩托那还能成?所以明太祖“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是扯淡。明军边境三分守城、七分种地,内地两分守城、八分种地,整个一帮穿军装的农民。日本倭寇是武士,刀法精熟,训练有素。日本刀都是精钢打造,削咱的铁片刀,一百把都没事儿,“宝刀近出日本国”。戚继光一瞅,这些兵不能用,我自己招。自己招兵在当时是很冒风险的,明朝沿袭宋朝制度,不能自己招兵,得向朝廷汇报。戚继光专门招募沿海的渔民、矿工,要孔武有力的,最好家里有人被倭寇杀害,苦大仇深,这样的人我一定招你。招募完军队组成戚家军,对抗倭寇。
倭寇武艺高强,刀法精熟,单兵作战能力奇强。二战时的日军也一样,精于白刃战,你一个一个打,上来就是送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一拥而上,以多打少,十二人一小队,组成鸳鸯阵。倭寇不懂阵法,打仗跟打架似的,拍马过来,来将通名,它还这么着呢!谁跟你通名,一枪崩下来就完了。明军十二人一小队就上来了,第一个人不会武艺没关系,有劲就行。拿着一根几丈长的大竹竿子,这叫狼筅,抡圆了保护后面的战友。江南多的是这东西,枝枝杈杈都不切下去,尖儿上还抹上毒药,挑破一点儿皮,你小子蹬腿吐白沫。我这根大竹竿几丈长,你那日本刀也就三尺。竹子又滑,你又不好切,劈断一半,我还是你的四倍长,一劈形成一个缺口,扎进去你还有命吗?前面的拿根大竹竿,后面是长枪、弓箭、短刀,长以救短,短以救长,这都是戚继光琢磨出来的。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有两本是戚继光写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孙武子就是一本《孙子兵法》嘛!李靖就是一本《李卫公问对》。岳飞什么都没有,《武穆遗书》是小说。十大兵书戚继光写了两本,够文武双全的。倭寇平定后,朝廷调戚继光防备蒙古。明朝当时是北虏南倭之祸,北京这边的长城全都是戚继光修的。戚继光写诗说:“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他堪称明朝第一名将,平定倭寇,不愧为民族英雄。
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租占了澳门。葡萄牙人一开始说,他们是来给咱中国皇帝进贡的,但进贡的货物被海水打湿了,上岸晾晾。咱说不同意,他说我们就要一块牛皮那么大的地方。中国官员一想,一块牛皮能有多大,你的货物也太少了,那你来吧!结果人家连夜把牛皮给剪成线,搓成细绳,上岸一围,就这么大地方。中国人傻眼了,但那会儿是很讲信用的,要在今天,这事儿不会发生。谁答应你的,有合同吗?有合同拿来一撕,不就完了嘛!咱们祖宗就吃了说话算数的亏了。葡萄牙人这么一弄,中国说我答应你,君子无戏言,你就来晒吧!晒完了之后,它跟咱们说了,以后我们老得给你们皇上进贡啊,老存在货物被弄湿的事儿,干脆这个地方你就租给我得了,一年500两银子。中国官员一想,就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破地方,一年500两银子,行,租给你。我是房主,你给我房租。但主权是中国的,一直到1849年主权都是,要不然雅克萨都收回来了,那个地方能收不回来吗?
其实朝廷并不在乎这500两银子,是因为能了解西洋,弄来自鸣钟、怀表这些东西。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翻译夷书,夷书就是澳门来的。从1553年到1849年,澳门并不是殖民地,归香山县丞管辖,香山县就是今天的中山市,县丞是正八品。葡萄牙总督见了香山县县丞,要单腿下跪。他叫总督,咱们给翻译成兵头,见了八品县丞也得下跪。1849年后,在英国的支持下,葡萄牙狗仗人势、狐假虎威,驱逐中国官员,捣毁香山县丞官署,澳门就变成了殖民地,房客把房主的财产霸占了。过去总说澳门是400多年的殖民地,不确切,真正的殖民地时间是150年,以前是租出去的。
郑成功收回台湾
明末,荷兰人占了台湾。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它的商船队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号称海上马车夫,海军力量非常强大。它先占领了印度尼西亚作为殖民地,然后北上占领了台湾。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台湾疏于管辖,台湾在当时荷兰人的眼里是无主荒地。
元朝曾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看年看月地上岛看一眼,看不看也不知道,等再看的时候,已经被荷兰人占了。当时台湾归属荷兰的巴达维亚总督府管辖。巴达维亚总督府一年的收入是30万荷兰盾,20万来自台湾,可见台湾经济的发达。荷兰人在台湾用荷兰字母,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创造自己的文字,让当地少数民族信奉基督教,在台湾实行了30多年的殖民统治,直到康熙元年。
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的爸爸叫郑芝龙,是当时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手下有三千多艘海盗船,建立起郑氏海上王国。那会儿谁要在东南沿海做生意,船上必须插郑芝龙的旗帜,海盗一看你这船上有郑老大的旗帜,就不敢截你了,但你得交保护费。这样,郑芝龙富可敌国,东南亚各国一提起他都知道。郑芝龙的老婆是日本人,郑成功是一个中日混血儿。他七岁回到中国,脱下和服,穿上儒服,学习汉语,中国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日本也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日本人当年占台湾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历史上我们就占过你,郑功成最起码有我们一半吧!
郑芝龙后来被明朝招安了,做了总兵官。明末很多反贼都被招安过,有人造反就是为了当官。崇祯煤山吊死之后,朱氏后人建立了很多南明小朝廷,在福建的唐王朱聿键就是郑芝龙扶植的。唐王政权建立后,郑芝龙官居太师,他本来就是一个海盗,粗鄙无知,皇上又是他立的,他在皇上面前能有什么表现?据说夏天光着膀子上朝去,不穿朝服,在皇上面前跷着二郎腿坐着,满嘴粗话。而郑成功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忠君爱国,所以对皇帝恭敬有礼。皇上非常感动,说你跟你老子真不一样,简直不像你爹生的,可惜我没有公主,不然的话,一定招你做驸马。这样得了,我认你做干儿子,赐予国姓,你可以姓朱。郑成功本名叫郑森,皇帝给他改名叫成功,意为反清复明一定成功;封延平王,明朝的王爵,一字王是亲王,两字王是郡王,所以有时候书上写成延平郡王,实际上是一回事。
清军大军南下,郑芝龙流氓本性发作,把皇上一捆投降清朝了。当时郑成功在外地练兵,不知道这件事儿。消息传来,郑成功吐血昏厥,醒来之后,命人在军营当中竖起一杆大旗,上书四个字——杀父报国。忠孝不能两全,但报国是大义,所以我得为国尽忠,跟我爹决裂。郑芝龙一开始很受清廷重视,封为公爵,让他不断地给郑成功写信,劝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每次看到他爹的来信,就毁书斩使,连着几回,清朝失去耐心,就把他爹也杀了。
如此一来,郑成功就更没有后顾之忧了,你清朝不就是拿我爹要挟我吗?现在我爹死了,我该大举反攻了。据说郑成功势力最大的时候,他联合浙江的鲁王朱以海政权,17万大军兵临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故都,郑成功去孝陵祭祀明太祖,当时意气风发,全军将士穿白挂孝:“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下一步就准备打过长江去,不幸中了清朝两江总督的缓兵之计。两江总督说,我可以投降,我也是汉人,但是按照我们大清的军法,守城满99天投降,家属才不被害,所以你们等我到了日子再投降。郑成功也是骄兵必败,就真等了。这一等,人家趁夜劫营,17万大军基本上全军覆没。
郑成功逃回了福建沿海的根据地——金门、厦门两个小岛。
今天厦门是经济特区,金门还是由台湾军队驻守着。这两个小岛无力养活十万军民,这时候台湾来人请国姓爷出兵,收回台湾,拯救台湾百姓。郑成功非常高兴,毅然决然率千艘战舰,两万大军渡海,一下子把台湾收回来了。
郑成功不但收复台湾,还建设台湾。郑氏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几十万大陆人移民到了台湾。经过郑氏的治理,台湾发展起来。
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为了建立反清复明的基地。当时全国都是清朝,只有台湾是明朝,不奉大清正朔,仍然使用南明永历的年号,永历皇帝都给勒死了,仍然用永历年号。明朝的鲁王朱以海到了台湾,但被郑家软禁起来了,实际上是郑家占了台湾,以延平王的身份进行统治。
清朝几次派人去谈判招降。谈判条件跟我们今天提的政策是一样的——一国两制,只要台湾奉大清正朔,剃发、易服、改元。剃发不用解释;改元就是用大清年号,别永历××年了,得是康熙××年;易服就是把你的长衫脱下来,换成我们的马褂。就这三个条件,只要答应,郑氏子孙世守台湾,朝廷不派兵,不收税,不派员管理。
郑成功收回台湾后,半年就病死了,儿子郑经继位。郑经给清朝上表,愿照朝鲜、越南等外国例,称臣纳贡,说白了就是要搞台独。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跟朝鲜、越南不一样。朝鲜、越南在历史上也是中国领土,但毕竟很早就已经分出去了。朝鲜在汉朝分出去的,越南在五代十国就分出去了,是既成事实。但台湾不行,你要按照朝鲜、越南等外国例,称臣纳贡,朝廷是不能接受的,既然谈不通就只能打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在郑氏统治下,经历了郑成功、郑经、郑克塽① 三代。郑经在三藩之乱的时候起兵响应,结果被朝廷打败了,连金门、厦门也丢了,在大陆沿海就没法立足了。
郑经死后,郑克塽年幼,清廷趁台湾“主少国疑”,命施琅② 进军台湾。施琅原是郑成功的部将,当年得罪了郑成功,被郑氏满门抄斩,孤身一人投向了清朝,念念不忘要收回台湾,对清廷忠心耿耿。他打败郑军,攻到台湾岛上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郑成功的陵庙,拜祭先主。你当年杀我全家,我不记仇。郑氏子孙都吓坏了,郑克塽当时只有13岁,先王当年杀他全家,他这一打胜仗,我们郑氏肯定要灭族了。没想到,他第一件事儿就去拜祭先王的陵庙。更感人的是,康熙皇帝为郑成功庙亲题对联:“四镇多异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上联是说当年南明四个总兵,拥兵百万,其中宁南侯左良玉拥兵70万,清军南下不战而降。要不然,以江南之富,半壁山河,百万大军,比当年宋高宗草创南宋时候的条件好多了。南宋撑了一百五六十年呢,南明怎么这么快就让人灭了?就因为四镇多异心,只有郑成功金门、厦门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下联是说南明五个小朝廷,福王、唐王、桂王、鲁王皆无寸土,只有郑氏台湾一隅抵抗清朝,证明海外有明朝孤忠。清朝皇帝高度评价了郑成功的抗清行为。
台湾收回来之后,大多数清廷官员主张放弃。把岛上的汉人全迁回大陆,其他民族爱怎么着怎么着,自生自灭,不要那个地方,蛮荒之地,不值得管。大多数大臣是这个建议,还有大臣主张租给荷兰,一年十万两银子,那郑成功可就白干了。只有施琅力排众议,坚决要求对台湾进行管辖。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如果台湾不保,则东南危矣,东南又是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东南不保,国本动摇。最后圣祖皇帝拍板,说台湾定则海疆定,海疆定则东南定,东南定则天下大定,所以台湾不能放弃。
今天也是这样,台湾是我国唯一面临太平洋的省份,收回了台湾,就意味着我们冲出了第一岛链,真正进入了大洋,我们的海军才能变成洋军。否则只是海军,只能在海里扑腾,所有进入大洋的海峡要道都被人家封锁着。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当时台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行省,而是一个府,下辖三县,归福建省管辖。1885年中法战争后建省,首任台湾巡抚是刘铭传。
张学良将军有一首诗评价郑成功:“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他从荷兰人手里收回台湾,清朝再从他后代手里将台湾收回来,这就名正言顺,确保台湾入版图。
清朝对决沙俄
明清之际,清军主力进关,东北空虚。俄国趁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俄国本来跟我国并不接壤,但是历代沙皇不断扩张,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执著。但俄国人占了土地之后,并不好好建设,就一味地扩张。当时西伯利亚地区是无人区,俄国人就派出探险队去探险。探险队是由杀人犯、纵火犯、盗马贼、强奸犯等构成,俄国官员问他们是愿意服刑,还是去探险?那他们当然愿意探险了。
一个叫博雅科夫的小流氓,带着70个混混儿进入中国境内“探险”。那是在1643年,大清入关的前一年。这个博雅科夫带着70多个流氓进来,还没有遇到军队,就被鄂伦春猎人一阵乱箭,射死一半。剩下的人困在冰天雪地里没得吃,就吃同伴和被他们杀害的中国人的尸体。中国人看到被他们吃剩下的尸体,吓坏了,这是什么东西,居然吃人?所以,俄罗斯被称为罗刹国,俄罗斯人被称为罗刹人。世宗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俄罗斯有使团在北京,他们修建东正教教堂,这个教堂被称为罗刹庙,就在今天东直门俄罗斯大使馆那个位置,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大使馆。
清军入关,满洲人一共就百十来万,这一入关走了百分之八九十。清朝统治者又非常不自信,在他们统治时期,东北几乎就是无人区,不允许汉人去东北。因为清朝统治者担心有朝一日万一在中原站不住脚,还得退回东北老家,不能东北这疙瘩全被汉人占了,那我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所以,朝廷有意制造的无人区,就让俄罗斯捡了便宜,全给占了。
1685年、1686年,康熙帝命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俄军。两次进军,大清都是牛刀杀鸡,兵力是俄军数倍,沿江而下,让你看看什么叫大国,什么叫天朝上国!打得俄罗斯最后没办法了。它主要力量在欧洲,不在远东,只能跟清朝谈判。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
根据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属中国。这两条河以西,外兴安岭以北属俄罗斯。按照这个划分,黑龙江完全是中国的内河,跟黄河、淮河、长江一样。今天它成了两国的界河,俄罗斯管它叫阿穆尔河;外兴安岭今天在俄罗斯境内,叫斯坦诺夫山脉;库页岛叫萨哈林岛。当年大清在庙屯设立三姓副都统管辖库页岛。三姓副都统50年才派人上岛看一次。上岛一看,北边是俄罗斯人,南边是日本人,等于无主荒地,全都让人占了。今天岛上的石油储量相当丰富,这个岛71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和海南加一块儿那么大。
在清朝统治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也是临海的。当时中国东北是临着两个海,一个是日本海,一个是鄂霍次克海。现在出海口完全在俄罗斯手里,我们要从东北出海,就得借俄罗斯的水道,它一关闭你就出不去了。乌苏里江入海口在俄罗斯境内,离中国只有12公里,再往前12公里,就可以入海了。现在这些俄国的地方,历史上属于中国领土,黑龙江、乌苏里江全是我们的内河。
康熙皇帝驾崩后,庙号圣祖。皇帝的庙号,开国称祖,守成称宗,康熙帝“名为守成,实为开创”,蒙古、东北、台湾、云贵、闽广都是康熙皇帝给收回来的,他不愧是千古一帝。
东南西北疆域大
秦朝疆域北到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东到大海。唐朝极盛时东到大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南到南海,西到咸海。到了清朝,疆域更加辽阔: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诸岛,东到太平洋,西到葱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东南到台湾、澎湖、钓鱼岛。
其实中国的疆域北面应该不只到西伯利亚,《尼布楚条约》虽然是个平等条约,中国也作了很大让步。原来贝加尔湖都是中国的地方,就是苏武牧羊的北海,盘古开天地以来,除了苏武在那儿牧过羊,没人打扰过那里的安宁。贝加尔湖深1291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让全世界喝60年没问题,纯天然无污染。现在这个地方在我们手里的话,弄条管子通到北京来,咱还至于这么惨?敞开了造,往外卖。沙特阿拉伯要水吗?一瓶矿泉水,十桶汽油就来了,咱现在的油得多便宜,三毛钱一升随便加。可惜那个地方现在被俄国人占着。俄国人烧火,一人合抱的原木,一斧子两半,填炉子里烧了。咱们的家具都是拿锯末压成板子做的,实木家具特别贵,人家俄罗斯拿实木当柴火烧,资源太丰富了。
南到南海诸岛的意思是连海里面的岛都是我们的,中沙、西沙、东沙群岛,没有北沙。
清朝西到葱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这个地方今天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国疆域达到鼎盛,面积大概是1300万平方公里。这就不像以前那些王朝的疆域,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这时就固定下来了。我就这么大,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谁也别想强占去,近代以后才逐渐丧失。所以,中国今天的版图是清朝奠定的。
这么大的地方不好管,于是清朝把全国划分为18个行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和蒙古盟旗。18个省里没有宁夏,当时宁夏跟甘肃是连在一块儿的。每个省设巡抚一人,进行管辖。两三省设立总督,位在巡抚之上。清朝地方有八个总督:两江、两广、湖广、陕甘、闽浙、直隶、四川、云贵。两江总督最富,因为两江最大,包括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直隶和四川都只一省,直隶是因为太重要,四川一个省就顶人家好几个省的面积。山东、山西、河南没有总督,只有巡抚。五个将军辖区里包括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还有就是黑龙江、吉林和盛京。大清入关之后,盛京仍然保持着一整套官僚机构,打发快退休没事儿干或政治斗争失意的官员出任,那就算进了干休所,政治生命终结了。盛京又称奉天府,北京是顺天府,府尹是三品,北京当时就两个县,大兴和宛平,加上承德、曲阜,这四个县知县是六品,地位比较高。
清朝中央设置理藩院,理藩院设立尚书和侍郎,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这个职务一定由满蒙贵族来担任,汉官是不行的。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一个是经济文化交流。现在《白银资本》、《大分流》这些书里,说中国农民是当时最富的农民,比欧洲农民富多了。中国用的白银占世界的一半,全世界12万吨白银,中国6万吨。中国是个贫银国,白银大都是进口的,从拉丁美洲来的。靠茶叶一年就从英国挣六七百万两银子。那个时候对外贸易还是非常活跃的,虽然朝廷的政策是闭关,但是外贸的量很大。
除了经济文化交流,还有使节往还,让我们津津乐道的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说穿了就是臭显摆去了。成祖的帝位来得不正,抢自己侄子的,所以总是心中有愧。成祖继位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建文帝的大谋士方孝孺抓起来,削藩的主意都是方孝孺出的。成祖说,先生,我现在做皇帝了,你给我写继位诏书。方孝孺断然拒绝。成祖说,这是我们家的事儿,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死心眼?我们都是姓朱的,你效忠谁不是效忠?反正也轮不到你姓方的当皇帝,我这是周公佐成王。方孝孺问,成王安在?“成王”给烧死了。成祖说,你甭管了,快写诏书。方孝孺写的是“燕贼篡逆”。成祖把他鼻子割了,让他再写,还是“燕贼篡逆”。割了耳朵再写,还是“燕贼篡逆”。成祖问,你不怕我灭你的九族吗?方孝孺回答说,你灭我十族,我也这么写。最后真的被灭十族,连他的学生都杀了,谁被方孝孺教过,谁就衰到家了。
明朝皇帝从朱元璋开始,整个家族遗传基因不好,全都是心理变态,一群短命鬼,荒唐到极点了。替建文帝守济南的大将被逮着之后,成祖把他的鼻子和耳朵蒸熟了让他吃,还问他好不好吃。那大将回答说,忠臣义士之肉有何不甘?然后被车裂,家属全都没为官妓。折磨死了之后,报告到成祖那里,下旨:拖出去,着狗吃了,钦此。这圣旨现在还留着呢!
明成祖琢磨,因为我的帝位来得不正,所以我得让海外诸国知道我、承认我,奉大明为正朔。你们得用我们大明的年号,这叫奉正朔。朝鲜就没有自己的年号,用的是中国的年号。大明是万历××年,它也万历××年;大清是光绪××年,它也光绪××年。明成祖为了让人知道自己,就派郑和出去干这件事儿。史书上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成祖怀疑建文帝跑海外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建文帝出家了,一直活到明英宗正统年间,70多岁才死,明英宗找到了建文帝。按照辈分,建文帝应该是英宗的爷爷。成祖之后是仁宗、宣宗、英宗,他跟仁宗平辈,等于是英宗的爷爷辈。当时成祖怀疑他跑海外去了,要去找到他,并且夸夸我们中国有钱,因此派郑和下西洋,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属于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但是梁启超先生说,西方一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中国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为什么西方一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来钱啊!为什么中国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费钱。花了600万两白银,国库被挥霍一空。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七次下西洋,600万两银子花出去,整个一个散财童子,走到哪儿都给人家散钱。只要你奉明朝为正朔,看见我这船上没有,银子、绸子、瓶子随便给。中国使臣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人家酋长在地下跪着直乐,你们皇上是老大,狗屁!真主安拉是老大。但是一看船上正往下抬东西呢!老大!郑和来一趟,各国抢着往中国进贡。中国厚往薄来,怀柔远人,你给我进贡一毛,我还你十块,谁不来啊!最后逼得中国下令,你们别天天来,我受不了了。朝鲜、越南、琉球,一年一贡。你让朝鲜一年来一趟,他能来四趟,他来给点儿破布片什么的,皇帝就要回赠金银财宝,他的使团来了,带着高丽参就开始卖,顺便赚一笔。朝鲜、越南、琉球这三国因为跟中国是同种同文,几乎就是同一国家,所以这三国一年一贡。泰国、缅甸,八年来一次。阿富汗25年来一次,你别老来,大胡子从来不洗,羊肉味把皇上熏着了。
郑和下西洋,成祖的时候去了六次,仁宗继位十个月驾崩,宣宗继位之后又下了一次,然后这个事儿就不能干了。到了明朝中期,炼丹的嘉靖皇帝在位时,国力衰退。有的大臣提议,为了耀扬国威,仿效当年三保太监故事,咱们再下一次西洋。兵部尚书刘大夏冲进兵部档案馆,拿起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宝船的设计图纸,付之一炬。所以郑和下西洋到底是路线怎么走的,今天不知道,船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据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64丈长,18丈宽,一丈是三米。要是真的那么大,顶上一艘轻型航母了。
这种事儿不能再干了,太费钱了。而且一帮小国奉正朔,叫你老大,你还得罩着它。西班牙、葡萄牙一欺负它,它就求你保护它,你说你管不管?咱就能得到点儿犀牛大象长脖鹿、珍珠玳瑁祖母绿,充实了一下皇家首饰盒和皇家动物园,600万两银子打了水漂。你看哥伦布、??伽马,什么都没有,哥儿几个凑钱,弄一艘小破船,带回来一个拉丁美洲,充分体现了出海的价值,郑和跟人家没法比。
抗倭有猛人
自打郑和下西洋以后,朝廷规定寸板不得下海。你不下海,别人来了。谁来了?日本人,那时候叫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骚扰我国沿海,被称为倭寇。咱们国家跟日本挨着,点儿很背。日本国在唐朝的时候取法中国,全面唐化,但有两个东西没学中国,一个是宦官制度,一个是科举制度。不学宦官挺好,日本宫廷里的所有体力活、粗活,都是女人干,女人身体一好,生的小孩也有劲儿。但不学科举,有点儿麻烦。科举制是用来选拔人才当官的,日本没有科举制就意味着它的官僚全是世袭的,世卿世禄,后来就对中央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日本天皇掌权连二百年都不到,政权就落到藤原氏的手里。藤原氏世世代代担任摄政、关白,相当于宰相,开始了日本两百多年的摄关政治。摄关政治的时候,地方诸侯并起,建立庄园。庄园需要人保卫,这些人就是武士,武士需求量一多,力量也就越来越大。
1192年,日本武士首领源赖朝强迫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幕府,日本开始了幕府时代。第一个幕府叫镰仓幕府,1192—1333年,设在离今天东京不远的镰仓地区。当年忽必烈打日本,对手就是镰仓幕府。日本天皇从此变成了摆设。镰仓幕府一百多年,日本进入南北朝时代。因为日本天皇对大权旁落不满,所以利用镰仓幕府衰落的机会,天皇对抗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灭亡。镰仓幕府灭亡的过程中,大将足利尊氏建立了室町幕府,室町幕府又扶植了一个天皇,两边天皇对着干,形成了日本的南朝和北朝。
这个时候相当于中国元末明初,日本很多战败的武士和商人、海盗开始骚扰中国沿海。那会儿中国国力强盛,这些海盗很快就被打回去了。到了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期,完成了日本国的统一,明朝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咱都不知道日本有天皇,足利义满给中国皇帝上书的时候,写的也是“臣日本国王源义满”。
足利义满在日本的长崎公开处决了几十名倭寇,倭寇就销声匿迹了。没想到,到了室町幕府末年,幕府不稳,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今天日本的电视剧、电子游戏,很多讲的都是战国时代,英雄辈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本来就是一个弹丸小国的日本,分成几十个小弹丸互相厮杀,还不包括北海道,只是本州、四国、九州,几十国混战。打败的人,就跑去骚扰中国沿海。日本战国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中后期,明朝的国力已经衰微,无力对抗倭寇。所以倭寇猖獗,北起山东,南到广东,整个海岸线都在闹倭寇。
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管制。朝廷认为,倭寇是因为私人海外贸易招来的。倭寇在我们今天看起来,可能更像是武装走私集团,谈不上日本侵略军。首先,这不是日本政府的行为,这个要弄清楚。有人说,日本历史上就侵略过中国,比如说倭寇。那真不算,不是日本政府组织的,况且当时日本也没政府,正忙着打仗呢,哪儿有工夫骚扰中国,所以那都是个人行为。另外,现在很多史学家看来,这不是侵略战争,就是一种武装走私,能卖东西我就卖,卖不了我就抢。后来一看,能抢,我干吗带东西来,直接抢就完了。这一抢,朝廷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问题是这一罢更麻烦了。福建、浙江地狭人稠,全是山,全是盐碱地,你让我种地,种个毛!今天海外华人,最多的就是这两个省的人,从唐朝就偷渡,那个地方不偷渡,我没法活。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在东南亚谋生,那会儿要什么护照、签证?现在你跟我要签证,有天理吗?他们历来以海为田,以船为家,你让我种地不会,从来没学过,再说这盐碱滩种什么能长?我只有打鱼贩卖。你不让我出海,我想来想去,你的意思就是逼我当倭寇。
这样一来在倭寇里面,就形成了两分真倭、八分假倭,或者一分真倭、九分假倭,十个倭寇里面九个是中国人。那个时候你要记住,中国人谈不上汉奸,日本人是给中国人打工的。那会儿日本不如我们,不是说我当倭寇就成了汉奸,而是我雇小日本去帮我杀人越货,中国人是老板。倭寇的大头目汪直、徐海全都是中国人,汪直是安徽的,但是巢穴安在日本的平户岛。倭寇的巢穴在日本,老大都是中国人。日本倭寇武艺高强,所以中国倭寇雇他们来帮我敛财,倭寇里还有渔民、落第的书生、科举老考不上的倒霉蛋,甚至有退休的官员,什么人都有。你想,一帮日本人又不会说中国话,到中国就分不清东西南北,怎么抢?所以,倭寇大部分是由中国人组成的,到中国来才熟门熟路,哪儿有钱,哪儿兵力防守虚弱,都有人门儿清。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牛人——戚继光。
戚继光这个人牛到什么程度?他祖上建立明朝有功,世袭山东省烟台市城防司令,他17岁就担任了这个职务,登州卫都指挥佥事。他站在城墙上眺望大海、心潮澎湃:“云护牙鉴满,星寒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你封我当官我不觉得高兴,只有国家稳定、四海安宁我才爽。朝廷一看,满足你的要求,你不是愿意抗倭吗,你去吧!18岁还没成人宣誓,就以参将衔赴浙江抗倭。第一仗就给戚继光上了一课,三千明军对阵八百倭寇,倭寇冲来,明军一哄而散,就剩戚继光一个人了。三千人就像跟倭寇说好了似的,一、二、三,闪!把戚继光一人撂那儿了。戚继光赶紧爬上一块巨石,连发三箭,射死三名倭酋,倭寇散去。这家伙不好惹,别理他,散吧。
戚继光这个气呀!明军一无所用,没有任何战斗力。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农民,农民主要是种地。明太祖得意地说朕“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你那是个屁兵啊!是兵就得吃皇粮,哪儿能让他们自己养猪开宾馆,哪儿能干这个!军队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军工厂都生产冰箱、摩托那还能成?所以明太祖“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是扯淡。明军边境三分守城、七分种地,内地两分守城、八分种地,整个一帮穿军装的农民。日本倭寇是武士,刀法精熟,训练有素。日本刀都是精钢打造,削咱的铁片刀,一百把都没事儿,“宝刀近出日本国”。戚继光一瞅,这些兵不能用,我自己招。自己招兵在当时是很冒风险的,明朝沿袭宋朝制度,不能自己招兵,得向朝廷汇报。戚继光专门招募沿海的渔民、矿工,要孔武有力的,最好家里有人被倭寇杀害,苦大仇深,这样的人我一定招你。招募完军队组成戚家军,对抗倭寇。
倭寇武艺高强,刀法精熟,单兵作战能力奇强。二战时的日军也一样,精于白刃战,你一个一个打,上来就是送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一拥而上,以多打少,十二人一小队,组成鸳鸯阵。倭寇不懂阵法,打仗跟打架似的,拍马过来,来将通名,它还这么着呢!谁跟你通名,一枪崩下来就完了。明军十二人一小队就上来了,第一个人不会武艺没关系,有劲就行。拿着一根几丈长的大竹竿子,这叫狼筅,抡圆了保护后面的战友。江南多的是这东西,枝枝杈杈都不切下去,尖儿上还抹上毒药,挑破一点儿皮,你小子蹬腿吐白沫。我这根大竹竿几丈长,你那日本刀也就三尺。竹子又滑,你又不好切,劈断一半,我还是你的四倍长,一劈形成一个缺口,扎进去你还有命吗?前面的拿根大竹竿,后面是长枪、弓箭、短刀,长以救短,短以救长,这都是戚继光琢磨出来的。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有两本是戚继光写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孙武子就是一本《孙子兵法》嘛!李靖就是一本《李卫公问对》。岳飞什么都没有,《武穆遗书》是小说。十大兵书戚继光写了两本,够文武双全的。倭寇平定后,朝廷调戚继光防备蒙古。明朝当时是北虏南倭之祸,北京这边的长城全都是戚继光修的。戚继光写诗说:“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他堪称明朝第一名将,平定倭寇,不愧为民族英雄。
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租占了澳门。葡萄牙人一开始说,他们是来给咱中国皇帝进贡的,但进贡的货物被海水打湿了,上岸晾晾。咱说不同意,他说我们就要一块牛皮那么大的地方。中国官员一想,一块牛皮能有多大,你的货物也太少了,那你来吧!结果人家连夜把牛皮给剪成线,搓成细绳,上岸一围,就这么大地方。中国人傻眼了,但那会儿是很讲信用的,要在今天,这事儿不会发生。谁答应你的,有合同吗?有合同拿来一撕,不就完了嘛!咱们祖宗就吃了说话算数的亏了。葡萄牙人这么一弄,中国说我答应你,君子无戏言,你就来晒吧!晒完了之后,它跟咱们说了,以后我们老得给你们皇上进贡啊,老存在货物被弄湿的事儿,干脆这个地方你就租给我得了,一年500两银子。中国官员一想,就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破地方,一年500两银子,行,租给你。我是房主,你给我房租。但主权是中国的,一直到1849年主权都是,要不然雅克萨都收回来了,那个地方能收不回来吗?
其实朝廷并不在乎这500两银子,是因为能了解西洋,弄来自鸣钟、怀表这些东西。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翻译夷书,夷书就是澳门来的。从1553年到1849年,澳门并不是殖民地,归香山县丞管辖,香山县就是今天的中山市,县丞是正八品。葡萄牙总督见了香山县县丞,要单腿下跪。他叫总督,咱们给翻译成兵头,见了八品县丞也得下跪。1849年后,在英国的支持下,葡萄牙狗仗人势、狐假虎威,驱逐中国官员,捣毁香山县丞官署,澳门就变成了殖民地,房客把房主的财产霸占了。过去总说澳门是400多年的殖民地,不确切,真正的殖民地时间是150年,以前是租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