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皇太孙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顶点文学 www.dingdianwx.com,最快更新弘晖重生皇长孙最新章节!
大年初一,皇帝子时就要开始到养心殿内各处拈香行礼,然后在东暖阁行“开笔仪”,桌案上陈设盛有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和刻有“万年青”字样的毛笔,皇帝先用朱笔,再换墨笔,写一些吉祥语,祈求下一年的好运。
然后皇帝要带着所有阿哥们和王公大臣到宫廷中专属满族的神庙“堂子”祭天。祭天后去坤宁宫祭神,并与所有阿哥们和王公大臣同吃祭神肉。
然后皇帝到奉先殿祭奠祖先,再率所有阿哥们和王公大臣到慈宁宫向皇太后行朝贺礼。
天明时分,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
到了辰时,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
百官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
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读毕,百官一起行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也就是“大朝”就算完成了。
这样一番折腾下来后,就连弘昆都有些吃不消了,更别提年龄还小的弘旻。然而这还没完,他们还要跟着胤礽去乾清宫给皇上拜年。太子妃和噶卢岱、弘晏应该已经在乾清宫外等着他们了。
待在乾清宫拜完年回到毓庆宫后,几人都累的不轻,虚岁六岁但实际上才刚刚四岁的弘旻更是累的直接瘫到了床上……
弘晏坐在床上啃着手指头好奇的看着几人,不明白自家阿玛和四个哥哥为什么都是这副刚打完仗的样子?!
仰躺在弘晳身边的弘昆悲愤不已,这些破规矩都是谁定的啊啊啊!!!
当然了,除了大年初一累了些外,这个年过的还是不错的。
正月十六号,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上,弘昆被康熙特旨今日随自己上朝。朝会刚刚开始,康熙就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皇太子嫡长子,朕的嫡长孙端郡王弘昆,自幼长于朕侧,由朕亲自教养长大,聪敏好学,之前又于研制牛痘有寸功,朕有意封其为皇太孙,诸位大臣以为如何?”康熙说罢,微眯着眼看着下面的阿哥和大臣,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直郡王胤禔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启禀皇阿玛,儿臣坚决反对册立皇太孙,皇太子已立,何须再立皇太孙?”
直郡王是真的有些坐不住了。他是大阿哥,俗话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阿玛只有太子一个嫡子,若是日后他能把太子这个嫡子拉下马,那么他这个长子是很有希望成为新太子的。但是如果现在皇帝立了太孙,那么太子地位肯定要更加稳固,再加上年前牛痘一事,民间百姓谁不对太子歌功颂德?现在皇太孙一立,他就真的没有成为太子的可能了!
弘昆也被吓了一跳,心中不是一般的累。要知道皇位的继承人只需要一个就够了。直郡王说的没错,皇帝已经有了皇太子为储君,不需要再画蛇添足,多立一个皇太孙。
虽然历史上的皇太孙也有不少,甚至成功继位的还有金熙宗、金章宗、元成宗、建文帝、明宣宗、明熹宗。但没有成功继位的皇太孙要么被杀,要么被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啊!
而且,那些皇太孙的册立大多都是在太子已逝。而皇孙又已长大的情况之下。可是现在,胤礽不过刚刚而立之年,年轻力壮,自己才年方八岁,在旁人眼中不过是一稚子。他弘昆,自认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担起这般重任!
而且……,弘昆偷偷看了一眼自家阿玛,也不知道自家阿玛是个什么意思,若是阿玛不同意,因为此事对自己生了芥蒂,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啊!所以,还请皇玛法您老人家收回成命好不好?
弘昆是这么想的,也是想这么做的,但他刚想动作时就被康熙身后的李德全从背后轻轻拉住了,回头只见他微微摇了摇头,弘昆只好先停住了动作。
康熙眯了眯眼睛淡淡的道:“胤祉,胤禛,你们觉得此事可行否?”语气平淡的听不出一丝感情。
胤祉连忙出列答道:“儿臣赞同大哥所言。太子既已立,并无需再立太孙。”
胤禛神色不明的看了一眼胤礽,见他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才松了一口气道:“儿臣以为,端郡王是皇阿玛的嫡长孙,东宫嫡长子,身份贵重,虽尚且年幼,但于牛痘一事可知其必为有福之人。况且诸王立得世子,东宫为何立不得?”
康熙闻言愣了愣,忽然间开口大笑道:“好一个诸王立得世子,东宫为何立不得?胤禛这话说的极好!就这样定了,传旨,册立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之嫡长子端郡王爱新觉罗·弘昆为皇太孙,至于册立皇太孙大典的时间,命钦天监速速报上吉日,另外,着礼部、工部、内务府负责筹备典礼。”
大殿上一下子寂静的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弘昆先是愣了愣,回神后连忙做出手足无措的样子跪了下道:“皇玛法,孙儿年幼,当不起……”
康熙眼角闪过一丝满意,虽然自己已经下旨了,但该有的场面话还是要有的。康熙一脸别有深意的笑道:“朕相信你当得起,你是朕教养的,朕能不知道你当不当得起?还不快谢恩?”
弘昆闻言脸上瞬间浮现出被长辈夸奖后喜悦的表情来:“孙儿谢皇玛法恩典。”孩子嘛,因为被长辈夸奖而高兴简直太寻常了。喜怒不形于色这东西,康熙绝不会希望在七八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他可以聪明,但绝不能智多近妖,招了康熙的忌惮!
“好孩子,起来吧。”康熙笑呵呵的拉起弘昆,让他站在自己身边。又对胤礽道:“太子上前来。”
“是。”待胤礽过来,康熙让他站在了弘昆身旁,胤礽一站定。李德全立刻大声道:“跪。”
皇帝受三跪九叩礼,储君受二跪六叩礼。弘昆被封皇太孙,自然要受百官朝拜。
弘昆站在龙椅边,居高临下静静的看着下面的跪拜的大臣,忽然想到昨日康熙抱着他时所教他的,顿时便明白了康熙的用意。
王子皇孙生来便受万民供奉,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不能顾及子民,那么就不配享受万民的供奉,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他当时还以为康熙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却没料到,今日之事。康熙其实是想告诉他,他即为皇太孙,受百官万民供养,就应该保底下的人安居乐业,为万民谋福祉,时刻记得不要让那水覆了他的舟……而且,这个位置,太高处不胜寒了……
二跪六叩后,在康熙和胤礽鼓励的目光中,弘昆步履稳健的同胤礽走到了百官之前站定。站在康熙之下,稍错胤礽之后,万人之上!
康熙又下旨设置太孙三师,定为正二品,并封了张英、熊赐履、陈廷敬为分别为太孙太师、太孙太傅、太孙太保。负责教导皇太孙。并命弘昆日后每日都要上朝听政。说罢,又问道:“众卿家还有何意见?”
左都御史立刻出列道:“启禀皇上,皇太孙即立,自当独居一宫,请皇上为皇太孙赐宫。”
有人带了头,接下来朝臣几乎就是一边倒的立刻跪下附议:“请皇上为皇太孙赐宫。”
“康熙二十八年宫中建成宁寿宫。位于奉先殿以东,格局仿照三大殿。朕早已有意将其扩建,并改名为东宫,待太子成家后入住,然太子成婚前夕,朕忽觉宁寿宫远离乾清宫,故未曾舍得太子远居。而今皇太孙已立,朕也不能再一味的拘着太子承欢膝下。”康熙说罢一脸留恋的叹了一口气,方才又道:“罢了,传旨工部,即日起修葺宁寿宫,从奉先门以东到神武门宫墙均改建为东宫,图纸由内务府、礼部、工部等共同协商,一月内上报。”
底下的大臣听的一愣一愣的,不是给皇太孙赐宫吗?怎么皇上的话题一眨眼就跑到太子那去了?!众臣还没反应过来了,就听见康熙又道:“皇太孙在太子正位东宫同日,赐居毓庆宫。”
……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众臣纷纷为胤礽投去同情的目光,太子爷,您不容易啊,搬个宫殿都是因为要给儿子挪地儿……
胤礽仿佛没有看到众臣异样的目光,也满脸不舍的跪下呜咽道:“儿臣亦不舍得远离父皇,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虽然胤礽也很想一口应下此事,毕竟毓庆宫虽然精致秀丽,但是也确实太小了,哪有宁寿宫那么大气磅礴。光面积都差不多有十几个毓庆宫那么大了。毕竟只要是正常人,如果有更宽敞的住,谁也不会想挤在毓庆宫不是?但是既然自家皇阿玛要表演一段父子情深,他这个做儿子的又怎能不奉陪一下?
再说了皇阿玛都说了舍不得他这个儿子,他也不能就这样迫不及待的表示自己非常的想走不是?
大年初一,皇帝子时就要开始到养心殿内各处拈香行礼,然后在东暖阁行“开笔仪”,桌案上陈设盛有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和刻有“万年青”字样的毛笔,皇帝先用朱笔,再换墨笔,写一些吉祥语,祈求下一年的好运。
然后皇帝要带着所有阿哥们和王公大臣到宫廷中专属满族的神庙“堂子”祭天。祭天后去坤宁宫祭神,并与所有阿哥们和王公大臣同吃祭神肉。
然后皇帝到奉先殿祭奠祖先,再率所有阿哥们和王公大臣到慈宁宫向皇太后行朝贺礼。
天明时分,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
到了辰时,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
百官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
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读毕,百官一起行三跪九叩大礼。
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也就是“大朝”就算完成了。
这样一番折腾下来后,就连弘昆都有些吃不消了,更别提年龄还小的弘旻。然而这还没完,他们还要跟着胤礽去乾清宫给皇上拜年。太子妃和噶卢岱、弘晏应该已经在乾清宫外等着他们了。
待在乾清宫拜完年回到毓庆宫后,几人都累的不轻,虚岁六岁但实际上才刚刚四岁的弘旻更是累的直接瘫到了床上……
弘晏坐在床上啃着手指头好奇的看着几人,不明白自家阿玛和四个哥哥为什么都是这副刚打完仗的样子?!
仰躺在弘晳身边的弘昆悲愤不已,这些破规矩都是谁定的啊啊啊!!!
当然了,除了大年初一累了些外,这个年过的还是不错的。
正月十六号,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上,弘昆被康熙特旨今日随自己上朝。朝会刚刚开始,康熙就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皇太子嫡长子,朕的嫡长孙端郡王弘昆,自幼长于朕侧,由朕亲自教养长大,聪敏好学,之前又于研制牛痘有寸功,朕有意封其为皇太孙,诸位大臣以为如何?”康熙说罢,微眯着眼看着下面的阿哥和大臣,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直郡王胤禔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启禀皇阿玛,儿臣坚决反对册立皇太孙,皇太子已立,何须再立皇太孙?”
直郡王是真的有些坐不住了。他是大阿哥,俗话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阿玛只有太子一个嫡子,若是日后他能把太子这个嫡子拉下马,那么他这个长子是很有希望成为新太子的。但是如果现在皇帝立了太孙,那么太子地位肯定要更加稳固,再加上年前牛痘一事,民间百姓谁不对太子歌功颂德?现在皇太孙一立,他就真的没有成为太子的可能了!
弘昆也被吓了一跳,心中不是一般的累。要知道皇位的继承人只需要一个就够了。直郡王说的没错,皇帝已经有了皇太子为储君,不需要再画蛇添足,多立一个皇太孙。
虽然历史上的皇太孙也有不少,甚至成功继位的还有金熙宗、金章宗、元成宗、建文帝、明宣宗、明熹宗。但没有成功继位的皇太孙要么被杀,要么被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啊!
而且,那些皇太孙的册立大多都是在太子已逝。而皇孙又已长大的情况之下。可是现在,胤礽不过刚刚而立之年,年轻力壮,自己才年方八岁,在旁人眼中不过是一稚子。他弘昆,自认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担起这般重任!
而且……,弘昆偷偷看了一眼自家阿玛,也不知道自家阿玛是个什么意思,若是阿玛不同意,因为此事对自己生了芥蒂,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啊!所以,还请皇玛法您老人家收回成命好不好?
弘昆是这么想的,也是想这么做的,但他刚想动作时就被康熙身后的李德全从背后轻轻拉住了,回头只见他微微摇了摇头,弘昆只好先停住了动作。
康熙眯了眯眼睛淡淡的道:“胤祉,胤禛,你们觉得此事可行否?”语气平淡的听不出一丝感情。
胤祉连忙出列答道:“儿臣赞同大哥所言。太子既已立,并无需再立太孙。”
胤禛神色不明的看了一眼胤礽,见他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才松了一口气道:“儿臣以为,端郡王是皇阿玛的嫡长孙,东宫嫡长子,身份贵重,虽尚且年幼,但于牛痘一事可知其必为有福之人。况且诸王立得世子,东宫为何立不得?”
康熙闻言愣了愣,忽然间开口大笑道:“好一个诸王立得世子,东宫为何立不得?胤禛这话说的极好!就这样定了,传旨,册立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之嫡长子端郡王爱新觉罗·弘昆为皇太孙,至于册立皇太孙大典的时间,命钦天监速速报上吉日,另外,着礼部、工部、内务府负责筹备典礼。”
大殿上一下子寂静的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弘昆先是愣了愣,回神后连忙做出手足无措的样子跪了下道:“皇玛法,孙儿年幼,当不起……”
康熙眼角闪过一丝满意,虽然自己已经下旨了,但该有的场面话还是要有的。康熙一脸别有深意的笑道:“朕相信你当得起,你是朕教养的,朕能不知道你当不当得起?还不快谢恩?”
弘昆闻言脸上瞬间浮现出被长辈夸奖后喜悦的表情来:“孙儿谢皇玛法恩典。”孩子嘛,因为被长辈夸奖而高兴简直太寻常了。喜怒不形于色这东西,康熙绝不会希望在七八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他可以聪明,但绝不能智多近妖,招了康熙的忌惮!
“好孩子,起来吧。”康熙笑呵呵的拉起弘昆,让他站在自己身边。又对胤礽道:“太子上前来。”
“是。”待胤礽过来,康熙让他站在了弘昆身旁,胤礽一站定。李德全立刻大声道:“跪。”
皇帝受三跪九叩礼,储君受二跪六叩礼。弘昆被封皇太孙,自然要受百官朝拜。
弘昆站在龙椅边,居高临下静静的看着下面的跪拜的大臣,忽然想到昨日康熙抱着他时所教他的,顿时便明白了康熙的用意。
王子皇孙生来便受万民供奉,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不能顾及子民,那么就不配享受万民的供奉,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他当时还以为康熙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却没料到,今日之事。康熙其实是想告诉他,他即为皇太孙,受百官万民供养,就应该保底下的人安居乐业,为万民谋福祉,时刻记得不要让那水覆了他的舟……而且,这个位置,太高处不胜寒了……
二跪六叩后,在康熙和胤礽鼓励的目光中,弘昆步履稳健的同胤礽走到了百官之前站定。站在康熙之下,稍错胤礽之后,万人之上!
康熙又下旨设置太孙三师,定为正二品,并封了张英、熊赐履、陈廷敬为分别为太孙太师、太孙太傅、太孙太保。负责教导皇太孙。并命弘昆日后每日都要上朝听政。说罢,又问道:“众卿家还有何意见?”
左都御史立刻出列道:“启禀皇上,皇太孙即立,自当独居一宫,请皇上为皇太孙赐宫。”
有人带了头,接下来朝臣几乎就是一边倒的立刻跪下附议:“请皇上为皇太孙赐宫。”
“康熙二十八年宫中建成宁寿宫。位于奉先殿以东,格局仿照三大殿。朕早已有意将其扩建,并改名为东宫,待太子成家后入住,然太子成婚前夕,朕忽觉宁寿宫远离乾清宫,故未曾舍得太子远居。而今皇太孙已立,朕也不能再一味的拘着太子承欢膝下。”康熙说罢一脸留恋的叹了一口气,方才又道:“罢了,传旨工部,即日起修葺宁寿宫,从奉先门以东到神武门宫墙均改建为东宫,图纸由内务府、礼部、工部等共同协商,一月内上报。”
底下的大臣听的一愣一愣的,不是给皇太孙赐宫吗?怎么皇上的话题一眨眼就跑到太子那去了?!众臣还没反应过来了,就听见康熙又道:“皇太孙在太子正位东宫同日,赐居毓庆宫。”
……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众臣纷纷为胤礽投去同情的目光,太子爷,您不容易啊,搬个宫殿都是因为要给儿子挪地儿……
胤礽仿佛没有看到众臣异样的目光,也满脸不舍的跪下呜咽道:“儿臣亦不舍得远离父皇,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虽然胤礽也很想一口应下此事,毕竟毓庆宫虽然精致秀丽,但是也确实太小了,哪有宁寿宫那么大气磅礴。光面积都差不多有十几个毓庆宫那么大了。毕竟只要是正常人,如果有更宽敞的住,谁也不会想挤在毓庆宫不是?但是既然自家皇阿玛要表演一段父子情深,他这个做儿子的又怎能不奉陪一下?
再说了皇阿玛都说了舍不得他这个儿子,他也不能就这样迫不及待的表示自己非常的想走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