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四章:娘舅解围1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顶点文学 www.dingdianwx.com,最快更新农女阿莞最新章节!
“陶家的,那我先走了啊。”吴伢子在屋内小坐了一番,把王家大奶奶的话捎给了张细花也就急着走了,她还得接着往下一家去。
“嗯哪,太太慢走,下月十五前一定把阿莞送过去。”张细花出门相送。
陶莞正在灶房里切白菜,听见前屋有了动静,也就停下手中的切刀,仔细听了起来。这王家大奶奶的意思原来是要赶在下月十五前让她进府,以免冲撞了十五日头。这大家府邸初一十五去庙里烧香还愿,最见不得血光钱赃等物什。
听闻着张细花把吴伢子送出了自家的院子,陶莞又继续切起切了一半的白菜。
“咳……阿莞啊……”
陶莞抬头一瞅,原来是张细花轻手轻脚地走到了灶房门边上,正一脸笑意的看着她。
“张姨。”
张细花点了点头,看了眼她手里的白菜和灶台上码好的一碟豆腐,随口说:“又吃白菜豆腐哪,你哟,是个好命的,这去了王家日后便吃香喝辣的,到时候可别忘了家里的弟弟妹妹,多捎带着点啊。”
陶莞切菜的手微微地顿了顿,想:真是后娘的心,千年的冰。摊上这么一个死乞白赖的后妈,这陶莞命也真苦。先是腊月十二地给张细花去河边洗衣服一头栽进水里,半死间也不知怎么就让陶媛媛给顶上了;后是日日看她跟马蜂窝一样不顺眼的亲奶奶,恨不得一把火焚了个干净。
不过这陶莞虽然年纪小小,却已经担起家里大小的活,陶李氏身子虽说强健,但毕竟一把年纪了,年轻时太过劳累早损了腰肌,而张细花又是个好吃懒做的,现在家里又添上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家伙,亏她们也想的出把陶莞给卖了顶些现钱。她这一走,家里的活谁干去?说到底最后还是要连累两个弟弟妹妹。
陶莞是真心疼这两个小家伙,所以她得千方百计让自己留下。只不过看样子张细花是铁了心要把她卖了?
她稍稍抬眼定定看了一眼张细花,没说什么又低下头去切菜,“还有半个来钟头才能吃饭,姨你先去屋里等着吧。”她一边切着菜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要怎么应对这场危机,最坏的打算不过是逃跑,最简单也最无奈。这年头每个瓦片遮头上,没一口热饭,按照她现在丫头片子的身体,说不定就这么饿死冻死了。
“嗯哪,赶明儿我叫你爹去陈屠户家里割二斤猪肉给你打打牙祭,大奶奶说喜欢臀肥的丫头,说是好生养,你呀这段时间就把自己往死里吃,咱家不缺你那几口。”
陶莞颤抖着手都想一菜刀挥到这个恬不知耻的女人脖子上了。这嘴可真臭!这么些年把陶莞养成个啥样不说,连给口饱饭的都没有,这会子见了钱财就开起眼要她尽管吃了,哪个稀罕!
她低头咬着牙,又抬起头灿灿对她一笑:“好咧,我一定把自己吃的圆圆润润的让大奶奶欢喜!”
张细花的脸僵了僵。她也只是兴头上这么随口一说,没想到陶莞还当起真来。这二斤猪肉在老陶家顶得上一星期的口粮了,但这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还能不应上了?张细花暗里骂这丫头鬼机灵,明上又笑着回说:“嗯,你先做着饭,我回屋里去。”
待张细花走出了灶房,陶莞狠狠地往地虚啐了一口,“什么玩意!”
烧好了饭菜,她和陶李氏与张细花吃过了中午,又急急赶去田头给她爹送饭。庄稼人体力消耗大,可不能这么干饿着,一大家子也就看陶大友的劳力多做点蛮活,这一年到头的也没啥盼头了。
*******************
转眼过了大半月,这离十五之期的日期越来越近,陶莞倒是一派气定神闲的模样。其实她也没什么打算,不过这段时间她还是让张细花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家少了她陶莞,这粗活累活往后了去可得一股脑地全堆到她张细花身上了。
这些天吃多做少,倒真是圆润了不少。陶莞坐在镜子前捏了捏自己稍有肉感的脸颊,露齿一笑。这陶莞原是承了她亲娘的姿色,眉清目秀的,但常年这么在田头暴晒的,肤色稍黑了些,且有几颗雀斑在鼻头两颊,可不细看还是看不出来的。
肤黑就是好啊,想她前世在现代肌肤玉白,脸上稍稍长了点斑就分外显乌糟老态,这黑也有黑的好处,看着健康充实。
“阿莞,今儿猪食煮了没?”张细花的破锣嗓子从门外传来。
陶莞扑哧一笑,这些天张细花叫她做活她都有些不爱搭理了,反正她顶着个“准奶奶”的身份,张细花想她这是在陶家最后的一段日子,怎么着也得好好表现一番,别让她往后富贵了觉着她这后娘刻薄怠慢了她。于是这段时间张细花处处忍气吞声,愣是把原该陶莞做的一应接了下来。
陶莞懒懒淡淡地对屋外喊:“张姨,我今儿心有些闷的慌,堵气儿,许是昨儿晚上吃多了没消好食,您先帮着煮吧。”
门外没了声响,料是那张细花也暗地里骂骂咧咧去了,陶莞在高凳上晃悠着两条小细腿扑哧一笑,爽快极了。
虽然张细花有些怨气,但到底还是愿意为了那几个钱舍了她去,看来这怨气还不够,她还需发狠了往死里偷懒,让张细花的觉悟更高些。陶莞伸了个懒腰,决定出去走走,顺带去找村南与自己仿佛年纪的陈筱眉讲究讲究针线去,她想给弟弟妹妹做两个虎头帽。陈筱眉她娘可是村里一等一的绣娘,就连镇上大府里的太太小姐找她给绣个花式什么的也是常有,陈筱眉年纪虽不大,但三岁起就跟着她娘鼓捣针线了,这针法走线比她好多了去,都顶得上一般的师傅了。
陶莞跳下高凳,去木柜里拣了件桃红色的小袄裹在外面就准备出门。
她一开门见奶奶陶李氏正抱着小弟弟坐在院子里逗弄着正兴浓,于是随口打了声招呼:“奶奶,我出去了。”
等了半晌也不见陶李氏回应。果然是没有反应,自从得了男孙孙,这陶李氏是整日只知与孙儿嬉戏,就连旁人叫她出去嗑嗑瓜子唠会嗑什么的她都一应回绝了去,口说:“啥事能顶得上我的大孙子要紧,他要是尿了哭了我不在身旁,这小人巴巴委屈的模样便是剜了我的心肝也补不起的!”
这会陶莞叫她,她正专心着与小宝说话,自然是没听见。陶莞无奈地耸了下肩也就走了出去。
近来日头渐渐暖起来了,路边红的白的黄的野花也姹紫嫣红起来。只消走了一小会陶莞便觉得浑身燥热起来,看来是穿多了。这一过芒种时节,气温上升的便分外快,她这么走着走着还没走到村南便在路边擦汗吹风起来。
一辆载着满满货物的牛车从陶莞面前轱辘了过去,没多久又折了回来。
上面坐着个模样俊逸的中年男子,身材均匀,虽然身上是粗布麻衣,但一看便知不是个常年在田间劳作的庄稼汉,且从来没在村里见过,定是个外村人。他折回车对在路边乘凉的陶莞问道:“小丫头,你可知这村里的陶大友家在哪?”
陶莞一下瞪大了眼,这人要找我爹?她打量了一下他,见他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态度也是谦谦有礼,于是走上前对他点点头:“陶大友是我爹,你找他有啥事?他现在在田里刨土呢。”
牛车上的人听了她的话立刻从牛车上翻了下来,那模样慌乱惊喜的叫陶莞大为不解。中年男子跳下牛车一下子就抓住了陶莞单薄的双肩,按住她讶异狂喜道:“你就是阿莞?!”
陶莞茫然地点点头,下一刻一下就被他搂到了怀里,“阿莞、阿莞,我是你舅舅,你娘李巧儿的弟弟晓得不?”
陶莞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怎么又多冒出一个亲戚来,还是“她”亲妈李巧儿的胞弟。感觉到抱住她的人情绪已经亢奋到了极点隐隐颤抖,甚至已经是潸然落泪,陶莞干站着由他亲热,也不好推开他。
被搂得实在透不过气了,她才微弱张口:“娘舅、娘舅,我要背过气儿去啦!”
听见陶莞童稚般奶声奶气地叫他娘舅,李德仁稍稍放开她又是一阵伤心恸哭。
这李德仁是李家堡的村民,常年在外走生意,已经有六七个年头不曾回来了,这段时间回来却是衣锦还乡,在镇上买了大宅子,又修了在李家堡的老房子接了李老太太去镇上住,一时之间算是个小暴发户,羡煞了旁人。他刚安置好家中的老母亲便想来看看自己的姐姐,不料却被她娘拦下说李巧儿早在四年前就难产死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李德仁这会子泪洒东塘村,只因李家的孩子多,李巧儿又是个长女,自然这小弟弟也是她一手拉扯大,就连泼了门去了婆家也是常常挖了婆家的墙角来补贴他些梯己钱。他当初下海经商的第一笔钱也是李巧儿发狠日夜织布磨烂了一双手才挣下的,李德仁拿着姐姐三个月的血汗钱自然明白其中有多少难处。这么维护娘家的小舅子,那婆家人还多碎嘴多了去?况且他姐姐向来是个心气儿高的,从来不对他说婆家的不是,只说自己过得好叫他放心。李德仁当年便是揣着李巧儿的二两银子下了不做出一番事业绝不回家的决心背井离乡,其中挣下如今家业的艰难可想而知。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天冷加衣。
“陶家的,那我先走了啊。”吴伢子在屋内小坐了一番,把王家大奶奶的话捎给了张细花也就急着走了,她还得接着往下一家去。
“嗯哪,太太慢走,下月十五前一定把阿莞送过去。”张细花出门相送。
陶莞正在灶房里切白菜,听见前屋有了动静,也就停下手中的切刀,仔细听了起来。这王家大奶奶的意思原来是要赶在下月十五前让她进府,以免冲撞了十五日头。这大家府邸初一十五去庙里烧香还愿,最见不得血光钱赃等物什。
听闻着张细花把吴伢子送出了自家的院子,陶莞又继续切起切了一半的白菜。
“咳……阿莞啊……”
陶莞抬头一瞅,原来是张细花轻手轻脚地走到了灶房门边上,正一脸笑意的看着她。
“张姨。”
张细花点了点头,看了眼她手里的白菜和灶台上码好的一碟豆腐,随口说:“又吃白菜豆腐哪,你哟,是个好命的,这去了王家日后便吃香喝辣的,到时候可别忘了家里的弟弟妹妹,多捎带着点啊。”
陶莞切菜的手微微地顿了顿,想:真是后娘的心,千年的冰。摊上这么一个死乞白赖的后妈,这陶莞命也真苦。先是腊月十二地给张细花去河边洗衣服一头栽进水里,半死间也不知怎么就让陶媛媛给顶上了;后是日日看她跟马蜂窝一样不顺眼的亲奶奶,恨不得一把火焚了个干净。
不过这陶莞虽然年纪小小,却已经担起家里大小的活,陶李氏身子虽说强健,但毕竟一把年纪了,年轻时太过劳累早损了腰肌,而张细花又是个好吃懒做的,现在家里又添上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家伙,亏她们也想的出把陶莞给卖了顶些现钱。她这一走,家里的活谁干去?说到底最后还是要连累两个弟弟妹妹。
陶莞是真心疼这两个小家伙,所以她得千方百计让自己留下。只不过看样子张细花是铁了心要把她卖了?
她稍稍抬眼定定看了一眼张细花,没说什么又低下头去切菜,“还有半个来钟头才能吃饭,姨你先去屋里等着吧。”她一边切着菜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要怎么应对这场危机,最坏的打算不过是逃跑,最简单也最无奈。这年头每个瓦片遮头上,没一口热饭,按照她现在丫头片子的身体,说不定就这么饿死冻死了。
“嗯哪,赶明儿我叫你爹去陈屠户家里割二斤猪肉给你打打牙祭,大奶奶说喜欢臀肥的丫头,说是好生养,你呀这段时间就把自己往死里吃,咱家不缺你那几口。”
陶莞颤抖着手都想一菜刀挥到这个恬不知耻的女人脖子上了。这嘴可真臭!这么些年把陶莞养成个啥样不说,连给口饱饭的都没有,这会子见了钱财就开起眼要她尽管吃了,哪个稀罕!
她低头咬着牙,又抬起头灿灿对她一笑:“好咧,我一定把自己吃的圆圆润润的让大奶奶欢喜!”
张细花的脸僵了僵。她也只是兴头上这么随口一说,没想到陶莞还当起真来。这二斤猪肉在老陶家顶得上一星期的口粮了,但这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还能不应上了?张细花暗里骂这丫头鬼机灵,明上又笑着回说:“嗯,你先做着饭,我回屋里去。”
待张细花走出了灶房,陶莞狠狠地往地虚啐了一口,“什么玩意!”
烧好了饭菜,她和陶李氏与张细花吃过了中午,又急急赶去田头给她爹送饭。庄稼人体力消耗大,可不能这么干饿着,一大家子也就看陶大友的劳力多做点蛮活,这一年到头的也没啥盼头了。
*******************
转眼过了大半月,这离十五之期的日期越来越近,陶莞倒是一派气定神闲的模样。其实她也没什么打算,不过这段时间她还是让张细花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家少了她陶莞,这粗活累活往后了去可得一股脑地全堆到她张细花身上了。
这些天吃多做少,倒真是圆润了不少。陶莞坐在镜子前捏了捏自己稍有肉感的脸颊,露齿一笑。这陶莞原是承了她亲娘的姿色,眉清目秀的,但常年这么在田头暴晒的,肤色稍黑了些,且有几颗雀斑在鼻头两颊,可不细看还是看不出来的。
肤黑就是好啊,想她前世在现代肌肤玉白,脸上稍稍长了点斑就分外显乌糟老态,这黑也有黑的好处,看着健康充实。
“阿莞,今儿猪食煮了没?”张细花的破锣嗓子从门外传来。
陶莞扑哧一笑,这些天张细花叫她做活她都有些不爱搭理了,反正她顶着个“准奶奶”的身份,张细花想她这是在陶家最后的一段日子,怎么着也得好好表现一番,别让她往后富贵了觉着她这后娘刻薄怠慢了她。于是这段时间张细花处处忍气吞声,愣是把原该陶莞做的一应接了下来。
陶莞懒懒淡淡地对屋外喊:“张姨,我今儿心有些闷的慌,堵气儿,许是昨儿晚上吃多了没消好食,您先帮着煮吧。”
门外没了声响,料是那张细花也暗地里骂骂咧咧去了,陶莞在高凳上晃悠着两条小细腿扑哧一笑,爽快极了。
虽然张细花有些怨气,但到底还是愿意为了那几个钱舍了她去,看来这怨气还不够,她还需发狠了往死里偷懒,让张细花的觉悟更高些。陶莞伸了个懒腰,决定出去走走,顺带去找村南与自己仿佛年纪的陈筱眉讲究讲究针线去,她想给弟弟妹妹做两个虎头帽。陈筱眉她娘可是村里一等一的绣娘,就连镇上大府里的太太小姐找她给绣个花式什么的也是常有,陈筱眉年纪虽不大,但三岁起就跟着她娘鼓捣针线了,这针法走线比她好多了去,都顶得上一般的师傅了。
陶莞跳下高凳,去木柜里拣了件桃红色的小袄裹在外面就准备出门。
她一开门见奶奶陶李氏正抱着小弟弟坐在院子里逗弄着正兴浓,于是随口打了声招呼:“奶奶,我出去了。”
等了半晌也不见陶李氏回应。果然是没有反应,自从得了男孙孙,这陶李氏是整日只知与孙儿嬉戏,就连旁人叫她出去嗑嗑瓜子唠会嗑什么的她都一应回绝了去,口说:“啥事能顶得上我的大孙子要紧,他要是尿了哭了我不在身旁,这小人巴巴委屈的模样便是剜了我的心肝也补不起的!”
这会陶莞叫她,她正专心着与小宝说话,自然是没听见。陶莞无奈地耸了下肩也就走了出去。
近来日头渐渐暖起来了,路边红的白的黄的野花也姹紫嫣红起来。只消走了一小会陶莞便觉得浑身燥热起来,看来是穿多了。这一过芒种时节,气温上升的便分外快,她这么走着走着还没走到村南便在路边擦汗吹风起来。
一辆载着满满货物的牛车从陶莞面前轱辘了过去,没多久又折了回来。
上面坐着个模样俊逸的中年男子,身材均匀,虽然身上是粗布麻衣,但一看便知不是个常年在田间劳作的庄稼汉,且从来没在村里见过,定是个外村人。他折回车对在路边乘凉的陶莞问道:“小丫头,你可知这村里的陶大友家在哪?”
陶莞一下瞪大了眼,这人要找我爹?她打量了一下他,见他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态度也是谦谦有礼,于是走上前对他点点头:“陶大友是我爹,你找他有啥事?他现在在田里刨土呢。”
牛车上的人听了她的话立刻从牛车上翻了下来,那模样慌乱惊喜的叫陶莞大为不解。中年男子跳下牛车一下子就抓住了陶莞单薄的双肩,按住她讶异狂喜道:“你就是阿莞?!”
陶莞茫然地点点头,下一刻一下就被他搂到了怀里,“阿莞、阿莞,我是你舅舅,你娘李巧儿的弟弟晓得不?”
陶莞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怎么又多冒出一个亲戚来,还是“她”亲妈李巧儿的胞弟。感觉到抱住她的人情绪已经亢奋到了极点隐隐颤抖,甚至已经是潸然落泪,陶莞干站着由他亲热,也不好推开他。
被搂得实在透不过气了,她才微弱张口:“娘舅、娘舅,我要背过气儿去啦!”
听见陶莞童稚般奶声奶气地叫他娘舅,李德仁稍稍放开她又是一阵伤心恸哭。
这李德仁是李家堡的村民,常年在外走生意,已经有六七个年头不曾回来了,这段时间回来却是衣锦还乡,在镇上买了大宅子,又修了在李家堡的老房子接了李老太太去镇上住,一时之间算是个小暴发户,羡煞了旁人。他刚安置好家中的老母亲便想来看看自己的姐姐,不料却被她娘拦下说李巧儿早在四年前就难产死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李德仁这会子泪洒东塘村,只因李家的孩子多,李巧儿又是个长女,自然这小弟弟也是她一手拉扯大,就连泼了门去了婆家也是常常挖了婆家的墙角来补贴他些梯己钱。他当初下海经商的第一笔钱也是李巧儿发狠日夜织布磨烂了一双手才挣下的,李德仁拿着姐姐三个月的血汗钱自然明白其中有多少难处。这么维护娘家的小舅子,那婆家人还多碎嘴多了去?况且他姐姐向来是个心气儿高的,从来不对他说婆家的不是,只说自己过得好叫他放心。李德仁当年便是揣着李巧儿的二两银子下了不做出一番事业绝不回家的决心背井离乡,其中挣下如今家业的艰难可想而知。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天冷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