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失在具象的尽头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顶点文学 www.dingdianwx.com,最快更新查禾生文集最新章节!
鬼子来了最后一个镜头长久的定格,马大三被砍掉的头颅在地上发出哲学的一笑。我无法为这样的笑容找到一个形象的形容词,只能用抽象来形容具象,因为迷恋又困惑于这一笑的意义。
出现这样的结局完全是个意外,不要说什么这个断头的镜头来自于某某电影,对于这部电影来说绝对是神来之笔。第一感觉是死亡成了解脱,无论对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恩怨情仇,还是电影本身激情狂欢式节奏和处处反其道而行之的构造;终于远离了这喧闹的人世和复杂的人心,也不再承担国恨家仇的情感折磨和道义责任,安安静静的进入另一番境界。死亡后的空无让马大三看到了彩色的世界,他的肉体将化为尘土消散无迹,他的灵魂将如青烟飞升永恒沉睡,世界的黑与白和他再无相关,从此自由自在。那一笑是过往的释然和虚空的欣慰,犹如弘一大师过世前的偈言“悲欣交集”甚至尤有过之。那颗头颅已经不属于马大三,也不属于姜文,属于虚空世界的一份悲悯,属于黑暗中冥冥中的温柔注视,属于上帝善意的面庞。虽然这种超越性的安排,将挂甲台的视角、民族主义的视角和历史的视角全部抛弃,直接站在地球之外人类之上,具有明显的夫子自道的意味,从而撕裂了马大三的整体性,也宏大的高蹈的让人发毛,但我还是喜欢这个文人味道十足的结尾,但上述只是喜欢的原因之一。
鬼子来了未能公映的原因众所周知,同样也是其倍受赞誉的原因之一,颠覆了传统爱国电影里的诸多形象和叙述模式,揭示了所谓国民的劣根性,给历史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面貌。和黑白的历史相比,在彩色的现代,这样的环境下竟然不允许真实上演,企图遮掩民众回望的眼睛,让时间的巨手抹平真实的沟壑,从而使得片尾那一笑无意中成了苦涩的自嘲:时光不舍昼夜的流逝了那么多年,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正的人性的变化、谱写历史的强权政治的变化究竟有多少?也许我们不应该将所有的故事置于身外,因为时光的久远觉得自身的时代便高出一等,不应该将劣根性置于国民,因为面对生存的窘境人类的反应根本一致,更不应该对真实和历史过于迷信,对人性的永恒和未来过于乐观或悲观,因为相对于物质世界,人类既是其中之一又是匆匆过客。
有人问,虚无的尽头是什么,并以此来批判鬼子来了相比于尤凤伟原著生存的轻飘,自有其道理。但是,没有谁能给出满意的答案,正如人生存的意义一样,永远不可能有完满的结论。加缪说死亡是唯一的哲学问题,很多现代主义作品在极尽曲折之能事之后的答案是:我不知道,就如同洋葱剥到最后是虚无一样,生存和虚无是不同表达的同类问题。在这样解构的时代,对于意义的诘问以消解意义的方式存在,等待的意义不再在于等待的对象和结果,变成了等待本身。这并不能说明意义的追问可以停止、能够停止和已经停止,只是变换了形式。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本身,是不能忘记尝试去回答,并不断的修改答案。艺术的作用和魅力就在于此,艺术的具象性特点给了阐释的多重性最好的发挥空间,具象的丰富性让抽象的追问有了肥沃的根基,可以长久的存在下去,反复交织,不断进步,具象的超越性能够让抽象站在俗世斗争之外给出每一个时代的确然性解释。我深信,反思是人作为独特性存在的最显著的特征,这也是我喜欢马大三的笑容最大的原因。也许,虚无根本没有尽头,也许,意义便在无限延伸的追寻的路上,没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也许,生存本身就是“西西弗的神话”在“荒谬”和“虚无”之中追寻“荒谬”的并不“虚无”的意义。意义迷失在具象的尽头,比供奉在抽象的神龛上,更是人类的福祉。
鬼子来了最后一个镜头长久的定格,马大三被砍掉的头颅在地上发出哲学的一笑。我无法为这样的笑容找到一个形象的形容词,只能用抽象来形容具象,因为迷恋又困惑于这一笑的意义。
出现这样的结局完全是个意外,不要说什么这个断头的镜头来自于某某电影,对于这部电影来说绝对是神来之笔。第一感觉是死亡成了解脱,无论对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恩怨情仇,还是电影本身激情狂欢式节奏和处处反其道而行之的构造;终于远离了这喧闹的人世和复杂的人心,也不再承担国恨家仇的情感折磨和道义责任,安安静静的进入另一番境界。死亡后的空无让马大三看到了彩色的世界,他的肉体将化为尘土消散无迹,他的灵魂将如青烟飞升永恒沉睡,世界的黑与白和他再无相关,从此自由自在。那一笑是过往的释然和虚空的欣慰,犹如弘一大师过世前的偈言“悲欣交集”甚至尤有过之。那颗头颅已经不属于马大三,也不属于姜文,属于虚空世界的一份悲悯,属于黑暗中冥冥中的温柔注视,属于上帝善意的面庞。虽然这种超越性的安排,将挂甲台的视角、民族主义的视角和历史的视角全部抛弃,直接站在地球之外人类之上,具有明显的夫子自道的意味,从而撕裂了马大三的整体性,也宏大的高蹈的让人发毛,但我还是喜欢这个文人味道十足的结尾,但上述只是喜欢的原因之一。
鬼子来了未能公映的原因众所周知,同样也是其倍受赞誉的原因之一,颠覆了传统爱国电影里的诸多形象和叙述模式,揭示了所谓国民的劣根性,给历史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面貌。和黑白的历史相比,在彩色的现代,这样的环境下竟然不允许真实上演,企图遮掩民众回望的眼睛,让时间的巨手抹平真实的沟壑,从而使得片尾那一笑无意中成了苦涩的自嘲:时光不舍昼夜的流逝了那么多年,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正的人性的变化、谱写历史的强权政治的变化究竟有多少?也许我们不应该将所有的故事置于身外,因为时光的久远觉得自身的时代便高出一等,不应该将劣根性置于国民,因为面对生存的窘境人类的反应根本一致,更不应该对真实和历史过于迷信,对人性的永恒和未来过于乐观或悲观,因为相对于物质世界,人类既是其中之一又是匆匆过客。
有人问,虚无的尽头是什么,并以此来批判鬼子来了相比于尤凤伟原著生存的轻飘,自有其道理。但是,没有谁能给出满意的答案,正如人生存的意义一样,永远不可能有完满的结论。加缪说死亡是唯一的哲学问题,很多现代主义作品在极尽曲折之能事之后的答案是:我不知道,就如同洋葱剥到最后是虚无一样,生存和虚无是不同表达的同类问题。在这样解构的时代,对于意义的诘问以消解意义的方式存在,等待的意义不再在于等待的对象和结果,变成了等待本身。这并不能说明意义的追问可以停止、能够停止和已经停止,只是变换了形式。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本身,是不能忘记尝试去回答,并不断的修改答案。艺术的作用和魅力就在于此,艺术的具象性特点给了阐释的多重性最好的发挥空间,具象的丰富性让抽象的追问有了肥沃的根基,可以长久的存在下去,反复交织,不断进步,具象的超越性能够让抽象站在俗世斗争之外给出每一个时代的确然性解释。我深信,反思是人作为独特性存在的最显著的特征,这也是我喜欢马大三的笑容最大的原因。也许,虚无根本没有尽头,也许,意义便在无限延伸的追寻的路上,没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也许,生存本身就是“西西弗的神话”在“荒谬”和“虚无”之中追寻“荒谬”的并不“虚无”的意义。意义迷失在具象的尽头,比供奉在抽象的神龛上,更是人类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