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顶点文学 www.dingdianwx.com,最快更新楚留光文集最新章节!

    许是年过多了,孩提时盼过年的那种热情早已消磨平淡。俗话说“年年难过年年过”指的是以往那年代中国老百姓过年的心态,在物质较为丰富的今天,年味真的淡了吗?答案虽然莫衷一是,但春节是中国最浓重的节日应该当之无愧!

    一

    小年一天天临近,单位已见不到多少人影。见我闲着,抽空购买年货的妻子吩咐我带儿子剃“过年头”、打扫家里的卫生,还说等二十四祖人菩萨接进门,就不能打扰他们的清净了。看着妻子象燕子似的穿梭于家和市场的劲头,我说老婆,怎么我就没了你那样的激情呢?她说你多帮帮我就明白了。

    那几天妻子还忙着筹备市里组织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她们单位的一个快板舞蹈入选了。一年一度剁肉糕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小城此时不经意间出现了许多做肉糕的摊点和门店,我仍选择了去年的那家:细细的弄堂,小小的铺子。店里早早排满了人,给本来狭窄的铺子增添了更多的挤压感,店里摆着盆子、篮子,盛着鱼、肉、鸡蛋、淀粉,大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店门口的蒸笼冒着热气,师傅们在忙里忙外,打芡的师傅那手在盐盆里面搅动而牵动全身特有的节奏,就象一曲古老的舞蹈,或是一团火在那跳跃,仿佛“年”就在他手上,我的心也被点亮起来。

    “剁肉糕”是本地过年最浓重的习俗,只有此时家家才兴师动众地蒸几笼子,这种参合了鱼、肉和淀粉精制而成的食品,味道爽口,久吃不厌,除了过年,也就是红白喜事等大型宴会才吃得到。

    小时候,剁肉糕是真的剁,父亲总是把鱼、肉选取了精肉和五花肉,然后拿了两把刀子在案板上快速不停、有节奏地斩动,那时案板上叮叮咚咚的响声也是过年特有的风景,等鱼肉剁成肉末,然后放在盐盆和了淀粉搅成糊糊状,再盛在蒸笼里蒸熟。如今有了机械,不用手工操作,但打芡的功夫活还是要熟练的师傅亲自动手,只有芡打好了,肉糕才算成功了一半,过年肉糕的好坏,预示着新年的运气,可以想见本地人是如何投入精力来制作如此费时费力的美味食品了。

    那天我从下午开始等起,直到晚上11点我们家的肉糕才出笼,捧着热气腾腾、疏松的肉糕,店小二还说了句吉利的话:“这肉糕做的‘泡发’,你们家今年运气旺啊。”妻子和我于是笑得合不拢嘴。

    按计划筹办的年货大头向下,我开始惦记着买“过年袍”穿行在那条刚建起来的欧式风格的步行街上,店铺里和街道上涌动着购年货的人们,北风吹在人的脸上身上,也看不出谁有丝毫的冷,人人脸上洋溢着节日特有的笑,嘴中呵出腾腾的热气,拧着大包挟着小包“赶集”似的景象,也只有过年才独有。记得刚参加工作那阵一个朋友笑我:“怎么象小孩子呢?我们‘大人’不兴过年袍。”其实她那知道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穿新衣过年的那种盼头?曾经有一年我真的对妻子说,新衣不用买了,孩子的舅伯在一旁听见插嘴说,不行!衣服再多,过年了也要买套新的,预示新年的顺顺利利。

    妻子给我试衣服的时候,看那价钱,还真有点舍不得,妻子做主,将“过年袍”定了下来。儿子依旧是几套新衣服,有舅伯和伯伯送的,他妈妈还要给他买一套。我说儿子,小时候爸爸想穿新衣服过年可不是容易的事呢,有一次过年,你的姑妈和伯伯有新衣服,爷爷奶奶再没能力给我这老三做,不记事的我还哭鼻子来着。妻少不了揶揄我:得得,谁象你呀!

    二

    事情慢慢多了起来,农历二十五还赶赴妻子乡下的姑姑新居落成喜宴,一干人走进村口,四姑夫兴高采烈地放鞭炮欢迎我们的到来,那哄响的声音震得人心直抖擞。等饭的工夫,不知是谁提议雕地菜,孩子的舅妈和妻领着一帮孩子带着小铲和塑料袋一眨眼就跑到了田畦上,我也跟着看热闹,那天的空气真清脆,吹在脸上感觉爽爽的。孩子的舅妈说,去年他舅伯没吃到野菜馅的春饼,念念不忘呢。我一时兴起,接过孩子手中的小铲也加入到雕地菜的队伍中,孩子的舅伯常年在外,回家过年顶不容易,外面的饮食再好总是没家里的适口,这野菜春饼一般只在正月十五才动手制作,而在外打工的人多在初八,甚至更早便离开家门了。

    还别说,人多力量大,饭前饭后居然挖到了近十斤鲜嫩的地菜。孩子的舅妈拎着袋子脸上漾开了笑容,此时大伙象得胜的队伍,依依不舍地离开田畦,仿佛“年”就在大家的脸上。

    有诗雕地菜一首记曰:

    朔风清脆陌青匀,小铲轻分菜地巡。

    闲说荒年解饥谨,如今尽作席中珍。

    三

    按惯例,我们家三口得分别去爸妈和岳父母家吃团年饭,也少不了给两家老人送“年节”虽不丰富,却也温磬。老老少少聚在一起,总有拉不完的家常和对往昔的回忆,更少不了举杯庆祝,祝愿在外的兄弟们新年发财、工作进步。儿子又得了不少压岁钱,我少不了要唠两句:爸爸小时候,可没得过压岁钱呢。妻子听见说:得得,又来了!我总是嘿嘿一笑:可不能忘本啊!

    中国人无论什么大小事都少不了吃,过年的时候尤其如此,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让大伙聚集在一起,互相之间少不了你请我,我接你,煮酒论人生看来是咱中国人饮食文化的精髓。

    妻子93岁的奶奶看着满堂热闹的儿孙们,禁不住高兴地说,我还要活到吃曾孙和曾外孙的喜糖呢。这话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致,都说老奶奶会如愿以偿的。

    年已进入倒计时,我想起了儿时经常唱的童谣:二十四嗦鱼刺(嗦:方言,吮吸),二十五夺(方言,端)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家家吃(此时诸家大事基本完毕,一般选择此时前后吃团年饭),二十八家家炸,二十九家家有,三十晚上不见面,初一出来大摆手(拜年)。还亲自念给儿子听,大约是希望儿子能从中找到一点过去那年代流传下来的信息。

    妻还要给熟人打点滴,得耽搁些时间回家,除夕那天显得格外紧张,贴春联、祭祖、炖拿钱手和元宝汤等都要赶在春节联欢晚会开幕之前完成,那样就好坐下来安心地观赏节目。可惜我们还在忙活“春晚”就已经开幕,儿子早早换了新衣服跟着邻家的孩子们作一堆一块玩去了,窗外时而传来小朋友们放烟花欢快的叫喊声,忙着手中的活,时不时从厨房跑出来瞧一下那些节目,看了这多年的春晚,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我这人一向要求不高,懒得那么较真,有热闹就成。

    妻象念经似的:除夕的火,十五的灯!今天的炭火要烧大一些!

    年的气氛在今夜徒然地上升着,或许是家家贴春联时渲染的,或许是火盆里的炭火烧起来的,或许是祭祖燃放的爆竹声震撼的。

    儿子偶尔会带着一帮小朋友折回家来,然后又呼啸而去,留下一串热闹的喧哗声。我想起小时候,只要母亲在灶台张罗,在家里冲进冲出,我们家的兄弟们心底便有了那份难得的安宁和欢乐。

    很多人说年味淡了,看看除夕夜迎接新年到来时燃放的烟花和爆竹,你的心一定会有所震撼“年”是不会离中国人而去的,所谓淡的是心境,不变的是年的脚步,我们都是这样成长过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烟腾花放时。”改动下苏轼的诗即可诠释除夕夜心花怒放的心情,站在楼顶看满城烟花于黑夜中腾空竟放的场景,辛弃疾的那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便立即从脑海中跳出来,这样的景观也只有“年”才有!当我们一家在楼顶放完烟花,心也随着那千家万户爆响的鞭炮声和绚烂的烟花起起落落,纵跳翻腾。

    除夕夜有五绝一首记之:

    烟腾花放夜,心境乐无涯。

    炮震东风破,新春入万家。

    四

    不知什么时候,此起彼伏的新年开张鞭炮声将我从迷迷糊糊中炸醒,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看着窗外晴朗的天气,不免感叹“十年难逢初一春。”天公作美,今天是个好日子,妻子催促着我早点起床,本地都是四乡八畈迁来的人家,邻里之间热情的民风让人时时备感温暖,我计划着先跑了邻近的一些人家,然后去参加单位团拜会,再去亲朋戚友父母家。

    拜年在小城初一是必不可少的头等大事,虽然大城市时兴电话拜年的新风,我们这地方小,骑车亲自登门跑一趟已是雷打不动的铁律,而且年味人情味也浓重得多。

    此时小城的人们开始从四面八方涌动着,朝着自己的目的地迈进,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熟人见面就是“过年好”或“恭喜发财”的问候和祝愿。穿过大街,更是盛况空前,人流车流来来往往,简直就是一派春天的暖洋交汇着。

    兴奋之余试作采桑子词一首记初一拜年盛况:

    开门纳瑞新年旺,行色匆匆,车汇如龙,恭喜声声万户中。

    青光明媚从天落,枝上春萌,心底春融,岁岁平安运好风。

    “年”一天天的临近,又一天天的远去,留在心底的喜悦依然在平静地燃烧,一如除夕夜的炭火。

    年是什么?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期盼,一年一度的团聚,一年一度的欢庆,一年一度的祝愿,一年一度的承上启下。“春节”的名称真是经典,它是春天盛会的高潮:大约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菩萨升天开始至十五欢度元宵节送祖人菩萨并上祖坟山挂纸,前后跨度几乎一个月,如此春节才算结束,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人在春节上花费的时间之豪华。

    春节的盛会刚刚落幕,新年的盼望由此引申出来,美好的愿望也离我们不远。

    2006-2-14

本站推荐:天下第九夜的命名术斗战狂潮剑来快穿女配:深吻男神100次次元论坛女总裁的贴身兵王灵武帝尊疯批王爷我罩了战破苍穹

楚留光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顶点文学只为原作者楚留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楚留光并收藏楚留光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