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辞家 第一章 撑船少年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顶点文学 www.dingdianwx.com,最快更新锋霜最新章节!
石磨村向来是人烟稀少的,南面临着奔腾东去的冯江水,常年雾绕绕的,尤其每年春秋季,往往看不见十步外的景物了。
村里只有二十几户人家,一小半是种着庄稼,一大半的,都是去季镇做撑船的生计;冯江——见不着的边际的大江,让季镇一里一小河,十里一大河,自然而然,季镇的水路生意是很多的。
傍晚,斜挂在天边的红日散着最后的火热,将天和地烧了个红;石磨村去撑船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回来了,晚上的水路可不好走,看不见的石头、沙地,都能让忙活许多年的木船搁浅。
不多会,天上散乱的云没了颜色,在黑夜和星星的衬下,显得有些黑。村头的水面,映着粼粼的星光,不远处一条明显比村里大部分的船要小上一圈的破旧木船,缓缓驶进了村。
一道小巧的身影从船上跃下,熟练的将木船拴在岸边一株枯木墩,随即又在河边挽起裤脚,竟洗了手和脸。显然经常这么晚回到村子。
身影向着一间泥墙草屋走去,开门——锁门,细微的簌簌声,那是吃干粮的声音,再过小半个时辰,屋内就传出了熟睡的鼾声。
第二天,东边将有些鱼肚白。
村子里陆陆续续有青烟冒出,下地和去镇上撑船的,起床吃早饭准备出门了。
那间泥墙草屋还没有动静,待到太阳露出锋芒;草屋门“吱呀”地打开,一位黝黑的少年,竖着懒腰,目光还有些惺忪。
少年瞧了眼远处自己的小破船,在河里随着细波左右晃着;从屋里打盆清水洗脸漱口,发现水缸已经见底。
村里有颗老槐树,四个大汉子才能堪堪抱住,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说他们在的时候,这棵树就在了,一代如此,他们听上一代前辈也是如此说;一代又一代,溯流而上,不知道这树有多少年了,恐怕比脚下这地,还要老。
槐树底下就是村里唯一的一口井;
树荫下,一个中年男人对着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说着什么,很明显中年男人在讲着自己的“英勇事迹”,话语间神色骄傲,左眼不时向上飘,口水、唾沫星子乱飞。
不过中年男人的右眼却是盖着黑麻布,像极了从战场上负伤光荣退下的老兵。
“好汉不提当年勇,陈独眼,你这是好汉中的好汉啊?还是假好汉?”正在井边打水的是村里的任三爷,见中年男人又在吹嘘,忍不住道。
“陈独眼”瞥了任三爷一眼,很不开心自己被打断,但也没有反驳,咽了下口水,继续道:“那当时,那阵势,不说别的,对面那个足有两丈高的大家伙,冲着我就是一拳,你是不知道那拳头有多大,喏——”陈独眼怒了努嘴,示意任三爷从井里拽上水的小桶,“只大不小。”
两个白发老头一脸认真的看着陈独眼,似在想着那么大的拳头,陈独眼怎么接下的,那是要点本事的。
“还吹呢,你讲的我都能背下来了。”任三爷的桶打满了,无奈的看了看两个老头,虽然不是第一次听了,却是次次都想的认真,深信不疑的样子,也只有这些闲的没事的老头能这样了。
“你...”陈独眼指着他,“你要不信就不听,别来打扰我与前辈的交流,我怎么也是十年前的武举人,说的能有假话?”
“好好好,武举人,咱们村谁不知道你是武举人。”任三爷继续撂下这么一句,笑着走了。
“不晓好歹!”陈独眼咕囔着。
......
事实上,石磨村的人,都喜欢逗这个陈独眼,每每他讲他在外面的辉煌事迹,陈独眼总是有数不完的精力。
陈独眼是五年前来村子的,并不是村里的人,当年第一次进村子后,还是讨要的饭,像是饿了三天的流浪汉。不过陈独眼人并不坏,不偷鸡摸狗,哪家遇到急事,都会去帮衬一下,就是有爱吹牛的毛病;挂在嘴边的就是自己乃十年前的武举人,在外面打杀多了,放下了江湖的恩怨情仇,来回归隐士生活了。
而每有人问他:“你是哪里的武举人?”
陈独眼却又支吾着,吐不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村里的小孩都叫他:“陈独眼,你会绝招吗?武举人厉害的绝招!”
陈独眼就会佯作很厉害:“我的绝招使出来,你家的小屋子都能塌掉!”
小孩就会咯咯笑:“陈独眼爱吹牛,牛在天上飞。”
长久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村里这个陈独眼了,小于五岁的几个小孩子都以为他本就是石磨村的人。
......
一个黝黑少年走了过来,老远瞧见那边树底下侃天侃地的三人,径直来到井边,往木桶里装水。
陈独眼讲的起劲,瞄到少年在打水,想与他说些什么,却正在讲的高潮部分,两边不舍;如此就让他一边飞着口水,一边时不时看向少年,眼看少年打满水,准备往回走了。
他立马十句并作一句,匆匆讲完,起身挥手喊了句:“小子,你没看到我么?”
少年刚提起的水桶,又放下,说道:“看到了,是要给你请个早安?”
“倒不必了,当然你要是愿意的话,那...那是无乎不可的。”陈独眼打个哈哈道。
少年不再理他,提起木桶慢慢回头走去;身高和力气还不很高,提着的桶不那么稳,木桶在手心随着脚步晃荡,不时激起花白的水花,溅到少年缝补的裤子。
“说着玩的嘛,你看怎么还生气了。”陈独眼笑嘻嘻的跟上,将那两个“战友”抛弃在身后了。
“我家里的水也没了,帮我也打些呗,午饭我请了!”陈独眼拍了拍胸脯。
“你的腿还没好么?我看你吹牛时,没有丁点不舒服。”
“哎呀,你这么一说,是有些疼了,哦哟...哟...”陈独眼立马就一瘸一拐了,故意与木桶左右晃的步调一致。
“那你别用水了,等什么时候好了,再打水不迟。”
陈独眼前阵子跑去河里摸鱼,可怜拙劣的技术,大半晌一条鱼尾巴没看到,将腿撞到河里的烂树根,破一大块皮;这些日子,全是这少年帮他打的水。
陈独眼还在一路牛皮似的粘着少年,快到了少年的草屋,正在菜园拔草的老奶奶瞧见二人。
“老独眼,一大早别就别烦人家小林子了,有手有脚的。”老奶奶是少年西边那户人家的,虽是邻居,却也隔了近百步。
“二娘,可不是我烦他,我为了给他捉鱼才弄的伤,这小子不得对我负责嘛?”老独眼无害似的道。
“去去去,不要脸,小林子帮你这么久,还好意思呢?”被叫做二娘的,闭着眼撵道。
“二娘,我先回了。”少年对着老人笑道。
“哎,好嘞,慢点。”二娘点头。
陈独眼仍然跟在屁后;二娘看着往小草屋走的二人,擦了擦汗。
少年回了屋,使了劲将木桶靠在水缸沿,缸不大,但一桶水只能装满下面一点,起码要四五桶这样才能装的小满。
少年啪的一声坐在凳子上,歇息起来,轻微的喘着气。
陈独眼四处瞧了瞧,只有一个凳子,道:“我呢?”
少年示意门口已经有些干裂断匹的门槛。
陈独眼也无所谓,坐了上去,在口袋摸了摸,掏出一根旱烟,点了火,吐了几口,说到:“不去镇上撑船?”
少年摇摇头,“雾有些大了,最近不去撑船,准备去温酒。”
......
少年叫严林,石磨村的孤儿,父亲早些时候撑船落水丢了命,尸体都没找到,村里人都说是冲到冯江里面去了,严林母亲日夜操劳,一年之后听说就跑去别的县了。只留下一间草屋,一只旧船,那年小严林八岁。
严林靠着村里每家每户的救济,不至于饿死,隔壁二娘的丈夫教他学会了划船,还将原本快散架的船,用木板钉了几板,让了少年能自己谋生活
少年八岁那年立春左右,母亲走了,那年将将落了几场霜的时节,陈独眼来的;陈独眼对这个村里最穷的少年是有些仁义的。
陈独眼会打铁,在村头弄了间屋子,简陋的炉子,连风箱都没有,平时给村民修修铁锹,打打菜刀,也能活得自在。严林十岁开始撑船,十岁之前,独眼没少给他小铜板,少年家里唯一一口小铁锅,也是陈独眼免费给他打出来的。
少年已经撑了三年的船,往来季镇——石磨村的水路好几条,他都不陌生,是最勤实的一个,几乎每次都是最晚回村的;村民没有不夸他小伙子能干的。
严林也最小心,只要春秋季雾稍微大一点,他就不撑船,因为他父亲就是在雾天没回了家。而是去镇上那家“运来酒家”做些打杂,有时候是去端酒送菜,有时候是扫扫地,有时候是帮客人温酒;酒家掌柜见少年勤快老实,凡少年需要来干活,必是有活给他做的。
......
时逢晚春,昼夜温差极易生雾,少年往往只能撑个一两天的船,雾大了一点,就走土路去镇上酒家做活。石磨村道季镇水路二十余里,走土路只有十多里,路上也是约莫要大半个时辰的。
“这春天将过未过,虽说豺狼不像冬天大雪封山那般饥饿,但也要小心的,给你打了把镰刀,过会你去取。”陈独眼在门槛上磕了磕烟头。
“嗯。”严林答应一声,起身去床头摸出一个木盒,打开后是一把铜板,捏出两个,递给门槛上的中年人。
“你这小子,不晓好歹!”陈独眼咳嗽了一下,烟气乱飞。“现在有钱了是吧,那好,把你的锅,船上的铁铲,一起算算,还有...”陈独眼指着他的屋里东西,然后又指着远处小船。
少年赧然,无语的收起木盒。
陈独眼白了他一眼,自得的又吸起了烟,心想你这嫩头娃和谁横呢,又慢悠悠道:“要不是看你给我挑了几次水,我懒得帮你,我可忙着呢。”
石磨村向来是人烟稀少的,南面临着奔腾东去的冯江水,常年雾绕绕的,尤其每年春秋季,往往看不见十步外的景物了。
村里只有二十几户人家,一小半是种着庄稼,一大半的,都是去季镇做撑船的生计;冯江——见不着的边际的大江,让季镇一里一小河,十里一大河,自然而然,季镇的水路生意是很多的。
傍晚,斜挂在天边的红日散着最后的火热,将天和地烧了个红;石磨村去撑船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回来了,晚上的水路可不好走,看不见的石头、沙地,都能让忙活许多年的木船搁浅。
不多会,天上散乱的云没了颜色,在黑夜和星星的衬下,显得有些黑。村头的水面,映着粼粼的星光,不远处一条明显比村里大部分的船要小上一圈的破旧木船,缓缓驶进了村。
一道小巧的身影从船上跃下,熟练的将木船拴在岸边一株枯木墩,随即又在河边挽起裤脚,竟洗了手和脸。显然经常这么晚回到村子。
身影向着一间泥墙草屋走去,开门——锁门,细微的簌簌声,那是吃干粮的声音,再过小半个时辰,屋内就传出了熟睡的鼾声。
第二天,东边将有些鱼肚白。
村子里陆陆续续有青烟冒出,下地和去镇上撑船的,起床吃早饭准备出门了。
那间泥墙草屋还没有动静,待到太阳露出锋芒;草屋门“吱呀”地打开,一位黝黑的少年,竖着懒腰,目光还有些惺忪。
少年瞧了眼远处自己的小破船,在河里随着细波左右晃着;从屋里打盆清水洗脸漱口,发现水缸已经见底。
村里有颗老槐树,四个大汉子才能堪堪抱住,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说他们在的时候,这棵树就在了,一代如此,他们听上一代前辈也是如此说;一代又一代,溯流而上,不知道这树有多少年了,恐怕比脚下这地,还要老。
槐树底下就是村里唯一的一口井;
树荫下,一个中年男人对着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说着什么,很明显中年男人在讲着自己的“英勇事迹”,话语间神色骄傲,左眼不时向上飘,口水、唾沫星子乱飞。
不过中年男人的右眼却是盖着黑麻布,像极了从战场上负伤光荣退下的老兵。
“好汉不提当年勇,陈独眼,你这是好汉中的好汉啊?还是假好汉?”正在井边打水的是村里的任三爷,见中年男人又在吹嘘,忍不住道。
“陈独眼”瞥了任三爷一眼,很不开心自己被打断,但也没有反驳,咽了下口水,继续道:“那当时,那阵势,不说别的,对面那个足有两丈高的大家伙,冲着我就是一拳,你是不知道那拳头有多大,喏——”陈独眼怒了努嘴,示意任三爷从井里拽上水的小桶,“只大不小。”
两个白发老头一脸认真的看着陈独眼,似在想着那么大的拳头,陈独眼怎么接下的,那是要点本事的。
“还吹呢,你讲的我都能背下来了。”任三爷的桶打满了,无奈的看了看两个老头,虽然不是第一次听了,却是次次都想的认真,深信不疑的样子,也只有这些闲的没事的老头能这样了。
“你...”陈独眼指着他,“你要不信就不听,别来打扰我与前辈的交流,我怎么也是十年前的武举人,说的能有假话?”
“好好好,武举人,咱们村谁不知道你是武举人。”任三爷继续撂下这么一句,笑着走了。
“不晓好歹!”陈独眼咕囔着。
......
事实上,石磨村的人,都喜欢逗这个陈独眼,每每他讲他在外面的辉煌事迹,陈独眼总是有数不完的精力。
陈独眼是五年前来村子的,并不是村里的人,当年第一次进村子后,还是讨要的饭,像是饿了三天的流浪汉。不过陈独眼人并不坏,不偷鸡摸狗,哪家遇到急事,都会去帮衬一下,就是有爱吹牛的毛病;挂在嘴边的就是自己乃十年前的武举人,在外面打杀多了,放下了江湖的恩怨情仇,来回归隐士生活了。
而每有人问他:“你是哪里的武举人?”
陈独眼却又支吾着,吐不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村里的小孩都叫他:“陈独眼,你会绝招吗?武举人厉害的绝招!”
陈独眼就会佯作很厉害:“我的绝招使出来,你家的小屋子都能塌掉!”
小孩就会咯咯笑:“陈独眼爱吹牛,牛在天上飞。”
长久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村里这个陈独眼了,小于五岁的几个小孩子都以为他本就是石磨村的人。
......
一个黝黑少年走了过来,老远瞧见那边树底下侃天侃地的三人,径直来到井边,往木桶里装水。
陈独眼讲的起劲,瞄到少年在打水,想与他说些什么,却正在讲的高潮部分,两边不舍;如此就让他一边飞着口水,一边时不时看向少年,眼看少年打满水,准备往回走了。
他立马十句并作一句,匆匆讲完,起身挥手喊了句:“小子,你没看到我么?”
少年刚提起的水桶,又放下,说道:“看到了,是要给你请个早安?”
“倒不必了,当然你要是愿意的话,那...那是无乎不可的。”陈独眼打个哈哈道。
少年不再理他,提起木桶慢慢回头走去;身高和力气还不很高,提着的桶不那么稳,木桶在手心随着脚步晃荡,不时激起花白的水花,溅到少年缝补的裤子。
“说着玩的嘛,你看怎么还生气了。”陈独眼笑嘻嘻的跟上,将那两个“战友”抛弃在身后了。
“我家里的水也没了,帮我也打些呗,午饭我请了!”陈独眼拍了拍胸脯。
“你的腿还没好么?我看你吹牛时,没有丁点不舒服。”
“哎呀,你这么一说,是有些疼了,哦哟...哟...”陈独眼立马就一瘸一拐了,故意与木桶左右晃的步调一致。
“那你别用水了,等什么时候好了,再打水不迟。”
陈独眼前阵子跑去河里摸鱼,可怜拙劣的技术,大半晌一条鱼尾巴没看到,将腿撞到河里的烂树根,破一大块皮;这些日子,全是这少年帮他打的水。
陈独眼还在一路牛皮似的粘着少年,快到了少年的草屋,正在菜园拔草的老奶奶瞧见二人。
“老独眼,一大早别就别烦人家小林子了,有手有脚的。”老奶奶是少年西边那户人家的,虽是邻居,却也隔了近百步。
“二娘,可不是我烦他,我为了给他捉鱼才弄的伤,这小子不得对我负责嘛?”老独眼无害似的道。
“去去去,不要脸,小林子帮你这么久,还好意思呢?”被叫做二娘的,闭着眼撵道。
“二娘,我先回了。”少年对着老人笑道。
“哎,好嘞,慢点。”二娘点头。
陈独眼仍然跟在屁后;二娘看着往小草屋走的二人,擦了擦汗。
少年回了屋,使了劲将木桶靠在水缸沿,缸不大,但一桶水只能装满下面一点,起码要四五桶这样才能装的小满。
少年啪的一声坐在凳子上,歇息起来,轻微的喘着气。
陈独眼四处瞧了瞧,只有一个凳子,道:“我呢?”
少年示意门口已经有些干裂断匹的门槛。
陈独眼也无所谓,坐了上去,在口袋摸了摸,掏出一根旱烟,点了火,吐了几口,说到:“不去镇上撑船?”
少年摇摇头,“雾有些大了,最近不去撑船,准备去温酒。”
......
少年叫严林,石磨村的孤儿,父亲早些时候撑船落水丢了命,尸体都没找到,村里人都说是冲到冯江里面去了,严林母亲日夜操劳,一年之后听说就跑去别的县了。只留下一间草屋,一只旧船,那年小严林八岁。
严林靠着村里每家每户的救济,不至于饿死,隔壁二娘的丈夫教他学会了划船,还将原本快散架的船,用木板钉了几板,让了少年能自己谋生活
少年八岁那年立春左右,母亲走了,那年将将落了几场霜的时节,陈独眼来的;陈独眼对这个村里最穷的少年是有些仁义的。
陈独眼会打铁,在村头弄了间屋子,简陋的炉子,连风箱都没有,平时给村民修修铁锹,打打菜刀,也能活得自在。严林十岁开始撑船,十岁之前,独眼没少给他小铜板,少年家里唯一一口小铁锅,也是陈独眼免费给他打出来的。
少年已经撑了三年的船,往来季镇——石磨村的水路好几条,他都不陌生,是最勤实的一个,几乎每次都是最晚回村的;村民没有不夸他小伙子能干的。
严林也最小心,只要春秋季雾稍微大一点,他就不撑船,因为他父亲就是在雾天没回了家。而是去镇上那家“运来酒家”做些打杂,有时候是去端酒送菜,有时候是扫扫地,有时候是帮客人温酒;酒家掌柜见少年勤快老实,凡少年需要来干活,必是有活给他做的。
......
时逢晚春,昼夜温差极易生雾,少年往往只能撑个一两天的船,雾大了一点,就走土路去镇上酒家做活。石磨村道季镇水路二十余里,走土路只有十多里,路上也是约莫要大半个时辰的。
“这春天将过未过,虽说豺狼不像冬天大雪封山那般饥饿,但也要小心的,给你打了把镰刀,过会你去取。”陈独眼在门槛上磕了磕烟头。
“嗯。”严林答应一声,起身去床头摸出一个木盒,打开后是一把铜板,捏出两个,递给门槛上的中年人。
“你这小子,不晓好歹!”陈独眼咳嗽了一下,烟气乱飞。“现在有钱了是吧,那好,把你的锅,船上的铁铲,一起算算,还有...”陈独眼指着他的屋里东西,然后又指着远处小船。
少年赧然,无语的收起木盒。
陈独眼白了他一眼,自得的又吸起了烟,心想你这嫩头娃和谁横呢,又慢悠悠道:“要不是看你给我挑了几次水,我懒得帮你,我可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