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走开封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
顶点文学 www.dingdianwx.com,最快更新汴水秋声文集最新章节!
一.故国开封何处是
曾经一次次爬上城墙,站在断垣残壁看落日斜阳,曾经一次次徜徉在风光秀美的潘杨湖畔,曾经在开封的地摊和鼓楼夜市品尝开封独有的美食。开封,我是那样的熟悉,但翻查史料,我才发现对于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对于她厚重的历史,我是那样的陌生。
开封这片土地的神气,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夏王朝的少康中兴,少康打败寒浞,恢复了夏朝,少康将都城由安邑迁至老丘,即今天的开封。但夏朝的翔实史料不多,老丘当年的状况无人知晓。此后,开封一下子沉寂了一千年的原因就更不得而知了。
依据“浚水出浚仪县东,其地本卫之仪邑,浚水经焉”之记载,认为仪邑是现在开封城区位置上最早出现的名字,春秋时为卫国南部边境上的一座小城,与郑国的启封城隔着有名的沼泽——蓬泽(又名蓬池)相望。公元340年成书的东晋王隐地道记记载“浚仪本大梁,仪封人此县也”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也有“昔卫之水有浚,浚之地有仪封人,掌仪地之封疆,郑人得而城焉,以为开封”之载。以上为史籍关于仪邑的记载,它们互相印证,进一步讲明了仪邑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魏国为了控制中原、避开秦国的锋芒,把都城由安邑迁至仪邑(或梁),并在此筑城,使仪邑(或梁)由一个小城跃为强国之都。大梁是开封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代,初步崭露了它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应有地位,故成为引发历代文人墨客歌咏开封的素材。如唐代唐尧客大梁行“客有成都来,为我弹鸣琴。前弹别鹤操,后奏大梁吟”和明代刘基大梁怀古“昔有信陵君,乃在大梁城。亲为贵介第,位冠诸侯卿”等。
大梁城是开封市作为一个真正城市历史的开始,前后保持了136年的繁荣。在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久攻大梁不下,乃决水灌城,历时3个多月,魏亡城毁。汉代司马迁面对大梁残破凋零的遗址吟之为“大梁之墟”
此后,开封在水乡泽国中又沉寂了一千年,唐李克用兴建忭州城,开封再次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座举足轻重的城市。
开封号称七朝古都。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在此建都。特别是北宋,这里历经九帝168年,繁荣兴旺达到鼎盛,风光旖旎,人物荟萃,城郭恢弘,经济发达,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史书曾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北宋东京对关系的盛况。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光辉的足迹。
自元以后,开封仍是中原最重要的重镇,虽然七遭水患,但一直被作为省会存在,直至1954年10月,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开封改为省辖市至今。
二.寻常巷陌多风流
七朝古都开封,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宋宗宋祖,信陵高义,包青天,杨家将;留恋忘返的是铁塔、龙亭、相国寺的美丽风景;看不完的是清明上河园的菊花和大宋民风;品尝了第一楼的小笼包子、鼓楼夜市数不清的风味小吃。但开封的小巷更象是开封的一面镜子。
从风光旖旎的潘家湖迤逦东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叫游梁祠街。公元前336年,儒家大师孟轲来到大梁,与梁惠王进行了一番历史性的对话,儒家经典孟子一书开篇便是两人的对话记录。孟子以严密的逻辑、犀利的话锋、宏大的气势、奔放的感情,阐述了他民贵君轻重义轻利的政治主张治国方针“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尽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由此而来。他与梁惠王的会见,是他首次出道,也是他的成名之举。后人建了孟子游梁祠,以为纪念。于是街以祠名。当你走在这条街巷中时,仿佛可以听到老夫子那侃侃而谈的谈话声,似能想见梁惠王那面红耳赤的窘态,无限怀古幽情会悄然涌上心头。
向南一站之地,可见一条笔直洁净的小巷——双龙巷。据说,此巷原名鸡儿巷。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幼年时期,其父用箩筐挑着他和弟弟赵光义,从河北老家逃荒来到汴梁,就住在这条巷子里,艰苦度日。后来这兄弟二人相继做了“真龙天子”于是后人把鸡儿巷更名为双龙巷。此巷东西两端,墙上镶有汉白玉雕的龙头。巷东口的龙头已损毁,西口的龙头至今犹存。据开封市地名志记载“双龙巷”自宋沿用至1935年,与鸿影庵街并称法院东街,后曾更名为新棚场街。想必是没有再比“双龙”更能说明这条小巷历史的缘故,1937年复称双龙巷。民间对两位皇帝在双龙巷中生活的情景描绘得绘声绘色。赵匡胤全家落脚于巷中的一座破庙里,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匡胤和赵匡义冻得哇哇直叫,赵弘殷生火为孩子取暖。庙里的和尚梦见有火龙飞入庙内。和尚惊醒后随即对赵弘殷说:你的孩子可能是龙。
宋徽宗与李师师的爱情故事就很有名。皇宫禁苑佳丽如云,这位皇帝偏要扮做白衣秀士,偷偷摸摸来到住在樊楼的名妓李师师家中偷情窃爱。大词人周邦彦与李师师也常有往来,一天晚上,恰遇皇帝私幸,吓得他赶紧藏匿床下,把皇帝与李师师的情话全偷听了去,事后写出那首著名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后,师师为徽宗歌此词,徽宗大怒,知为周作,便把他赶出京城。过了几日,帝复幸师师家,不遇,便久坐等她。师师夜半才回,愁眉泪眼,憔悴可掬。问其故,师师说送别周邦彦去了,不知皇帝要来。徽宗问有词否﹖师师云:“有兰陵王柳阴直词。”徽宗便让她唱了一遍,听后深深感到有一种“小雅怨怀而不乱”的感觉,不觉大动怜才之心。他知道李师师也不愿意周邦彦离京,于是便赦免了周的罪名,把他召回,封他为“大晟乐正”准他随时在李师师家走动。当年李师师府所在的小御巷,即今位处闹市区的馆驿街(街因旧时驿站而得名)。哪位朋友若有兴致,可趁夜半霜浓,默诵着少年游来此走走,也许会有清大诗人陈维崧的师师令那样的感慨:含情試问旧倡楼,奈门巷、条条相似。头白居人隨意指,道斜阳边是。
开封的胡同,太多的沧桑往事,太多的风雨故事,开封,丰厚的积淀永远是文人学者向往的圣土。
一.故国开封何处是
曾经一次次爬上城墙,站在断垣残壁看落日斜阳,曾经一次次徜徉在风光秀美的潘杨湖畔,曾经在开封的地摊和鼓楼夜市品尝开封独有的美食。开封,我是那样的熟悉,但翻查史料,我才发现对于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对于她厚重的历史,我是那样的陌生。
开封这片土地的神气,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夏王朝的少康中兴,少康打败寒浞,恢复了夏朝,少康将都城由安邑迁至老丘,即今天的开封。但夏朝的翔实史料不多,老丘当年的状况无人知晓。此后,开封一下子沉寂了一千年的原因就更不得而知了。
依据“浚水出浚仪县东,其地本卫之仪邑,浚水经焉”之记载,认为仪邑是现在开封城区位置上最早出现的名字,春秋时为卫国南部边境上的一座小城,与郑国的启封城隔着有名的沼泽——蓬泽(又名蓬池)相望。公元340年成书的东晋王隐地道记记载“浚仪本大梁,仪封人此县也”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也有“昔卫之水有浚,浚之地有仪封人,掌仪地之封疆,郑人得而城焉,以为开封”之载。以上为史籍关于仪邑的记载,它们互相印证,进一步讲明了仪邑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魏国为了控制中原、避开秦国的锋芒,把都城由安邑迁至仪邑(或梁),并在此筑城,使仪邑(或梁)由一个小城跃为强国之都。大梁是开封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代,初步崭露了它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应有地位,故成为引发历代文人墨客歌咏开封的素材。如唐代唐尧客大梁行“客有成都来,为我弹鸣琴。前弹别鹤操,后奏大梁吟”和明代刘基大梁怀古“昔有信陵君,乃在大梁城。亲为贵介第,位冠诸侯卿”等。
大梁城是开封市作为一个真正城市历史的开始,前后保持了136年的繁荣。在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久攻大梁不下,乃决水灌城,历时3个多月,魏亡城毁。汉代司马迁面对大梁残破凋零的遗址吟之为“大梁之墟”
此后,开封在水乡泽国中又沉寂了一千年,唐李克用兴建忭州城,开封再次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座举足轻重的城市。
开封号称七朝古都。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在此建都。特别是北宋,这里历经九帝168年,繁荣兴旺达到鼎盛,风光旖旎,人物荟萃,城郭恢弘,经济发达,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史书曾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北宋东京对关系的盛况。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光辉的足迹。
自元以后,开封仍是中原最重要的重镇,虽然七遭水患,但一直被作为省会存在,直至1954年10月,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开封改为省辖市至今。
二.寻常巷陌多风流
七朝古都开封,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宋宗宋祖,信陵高义,包青天,杨家将;留恋忘返的是铁塔、龙亭、相国寺的美丽风景;看不完的是清明上河园的菊花和大宋民风;品尝了第一楼的小笼包子、鼓楼夜市数不清的风味小吃。但开封的小巷更象是开封的一面镜子。
从风光旖旎的潘家湖迤逦东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叫游梁祠街。公元前336年,儒家大师孟轲来到大梁,与梁惠王进行了一番历史性的对话,儒家经典孟子一书开篇便是两人的对话记录。孟子以严密的逻辑、犀利的话锋、宏大的气势、奔放的感情,阐述了他民贵君轻重义轻利的政治主张治国方针“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尽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由此而来。他与梁惠王的会见,是他首次出道,也是他的成名之举。后人建了孟子游梁祠,以为纪念。于是街以祠名。当你走在这条街巷中时,仿佛可以听到老夫子那侃侃而谈的谈话声,似能想见梁惠王那面红耳赤的窘态,无限怀古幽情会悄然涌上心头。
向南一站之地,可见一条笔直洁净的小巷——双龙巷。据说,此巷原名鸡儿巷。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幼年时期,其父用箩筐挑着他和弟弟赵光义,从河北老家逃荒来到汴梁,就住在这条巷子里,艰苦度日。后来这兄弟二人相继做了“真龙天子”于是后人把鸡儿巷更名为双龙巷。此巷东西两端,墙上镶有汉白玉雕的龙头。巷东口的龙头已损毁,西口的龙头至今犹存。据开封市地名志记载“双龙巷”自宋沿用至1935年,与鸿影庵街并称法院东街,后曾更名为新棚场街。想必是没有再比“双龙”更能说明这条小巷历史的缘故,1937年复称双龙巷。民间对两位皇帝在双龙巷中生活的情景描绘得绘声绘色。赵匡胤全家落脚于巷中的一座破庙里,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匡胤和赵匡义冻得哇哇直叫,赵弘殷生火为孩子取暖。庙里的和尚梦见有火龙飞入庙内。和尚惊醒后随即对赵弘殷说:你的孩子可能是龙。
宋徽宗与李师师的爱情故事就很有名。皇宫禁苑佳丽如云,这位皇帝偏要扮做白衣秀士,偷偷摸摸来到住在樊楼的名妓李师师家中偷情窃爱。大词人周邦彦与李师师也常有往来,一天晚上,恰遇皇帝私幸,吓得他赶紧藏匿床下,把皇帝与李师师的情话全偷听了去,事后写出那首著名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后,师师为徽宗歌此词,徽宗大怒,知为周作,便把他赶出京城。过了几日,帝复幸师师家,不遇,便久坐等她。师师夜半才回,愁眉泪眼,憔悴可掬。问其故,师师说送别周邦彦去了,不知皇帝要来。徽宗问有词否﹖师师云:“有兰陵王柳阴直词。”徽宗便让她唱了一遍,听后深深感到有一种“小雅怨怀而不乱”的感觉,不觉大动怜才之心。他知道李师师也不愿意周邦彦离京,于是便赦免了周的罪名,把他召回,封他为“大晟乐正”准他随时在李师师家走动。当年李师师府所在的小御巷,即今位处闹市区的馆驿街(街因旧时驿站而得名)。哪位朋友若有兴致,可趁夜半霜浓,默诵着少年游来此走走,也许会有清大诗人陈维崧的师师令那样的感慨:含情試问旧倡楼,奈门巷、条条相似。头白居人隨意指,道斜阳边是。
开封的胡同,太多的沧桑往事,太多的风雨故事,开封,丰厚的积淀永远是文人学者向往的圣土。